隐秘着一段神秘传说的随州花湾村原文版上
独独散咵原创图文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花湾村,曾几何时,这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穷山村,随着近几年来该村能人返乡、城里人下乡,他们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带回资金在村里进行投资改造、包装以及开展乡村旅游开发,让这里名声大噪,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游“网红”。
花湾村不仅仅只是“网红”,也不仅仅只有新打造的乡村旅游景区,在这里,还有不少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1月8日,随州文明网、领秀传媒《发现》栏目组走进花湾村,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探访。
美花湾传承和来历
花湾,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花屋湾”,这主要得益于一栋建筑。
清朝中叶的时候,这里有一名姓詹的财主发家之后,计划在花湾建一座房舍,经过风水先生多次现场查看,最后选址在现在村委会所在地。这主要是因为这块地的正对面有一座形似“卧龙”的山脉。房子建好后,房子的大门正好正对着前面的“卧龙山”。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回忆,当时这栋建筑共有四正四厅四槽房(三进两天井),为11檩十八柱结构,外墙为青砖挂肚,里面为木立柱框架,立柱与横梁直径约30厘米,立柱与横梁之间全部用榫头相连,整座房子的框架没有用一根铁钉或抓钉。立柱下的磉墩直径在五十厘米左右。屋顶为土法烧制的布瓦,室内地面全部用青砖铺成。
所有房屋的房梁和前面的廊檐均为木制,上面雕梁画栋,雕刻的各种神话人物以及寓意吉祥的花鸟布满房梁和廊檐,山墙和后墙均为典型的清朝建筑特色:出檐、翘头、雕花。门框、门槛、门閗同样用榫头相连,焕然一体。门窗为方格雕花。因为整栋建筑被各种雕花所包围,因此,当地人便称之为“花屋”,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村落叫做“花屋湾”,后来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才逐渐演变成“花湾”。
据当地人介绍,这家詹姓财主在当地以慈善为本,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清朝后期,这家财主的子女在朝廷为官,全家随子女外迁,但房子仍然留在了花湾,至于这家人现在怎么样了,至今仍然没有消息。
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经作为新四军第十五旅旅部驻地,该部在这里驻扎了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后来移师他处。
解放后,当地政府将房子收为公有,并分给当时的百姓居住,最多的时候有十几户人家住在里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地实行新农村建设,这栋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被拆除,其建筑材料被运到离原址约米的地方重新建造了一栋房子,这栋房子成为后来花湾村村委会办公所在地,直到两年前,村委会修建新的办公楼后才从这里搬出去。
思乡庙前世与今生
思乡庙,位于花湾村委会以南约4公里、花湾村最高一座山峰的顶端,目前,思乡庙还在,但已经破败不堪。
思乡庙始建于何朝何代,当地人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说始建于明朝年间,也有人说在清朝时候所建。因为没能找到相关文字记载和实物(现场仅发现一块残缺不全的石碑,上面有刻于民国年间的碑文),所以不能确定该庙初建年代。
据当地人介绍,思乡庙原来建有五正五厅,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的山石,相比其他地方的庙宇来说,要简陋很多,庙里面供奉的有观音菩萨、财神、送子娘娘等神像,每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周边的信众都会到这里来烧香许愿,曾经盛极一时。
上世纪六十年代,古庙被拆毁,现场仅遗留的有几只青石雕花磉墩,与其他地方磉墩不同的是,这里的磉墩直径在四十厘米左右,而且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由此可见,当年的思乡庙并不是当地人所传说的“简陋”,即使不是“金碧辉煌”也不至于“破败不堪”。再就是石臼和石板台阶,除此之外,在庙宇所在地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痕迹和遗迹了。
改革开放后,当地百姓利用原有的石头,加上在山上砍伐的树木,在从山下运来石棉瓦,重新建造了三间简易石头房子,算是恢复了“思乡庙”,当年曾经有信众在这里居住,几年前,因为交通等原因,居住在庙里面的人只好弃庙而去,导致“重建”的思乡庙逐渐垮塌。
思乡庙所在地是花湾村最高的一座山峰,站在思乡庙俯瞰花湾村,整个花湾村可以一览无余。正因为这里山高林密,当年周边百姓为了躲避土匪和战乱,围绕山顶的思乡庙修建了一周高达丈余的围墙,面积达数十亩,据说最多的时候容纳过近千人在此避难。随着岁月的更替,这些围墙经过风雨的侵蚀已经垮塌,只有西南方向还有部分围墙和西寨门残存,在庙宇与与西寨门中间,一个在青石上打造的石臼保存完好——据说这个石臼是当年思乡庙的和尚打造而成。
目前,当地计划招商引资重建思乡庙,并把这里作为一个适合徒步旅游的旅游景点,与花湾生态园连成一片,打造花湾乡村一日游景区。
狮相山更名思乡山
狮相山,即现在的思乡山(思乡庙所在地)。
据说远古的时候,狮相山还是一个不毛之地,山上除了森林杂草,几乎没有其他东西。某一日,一位道士云游至此,发现狮相山山美景美环境美,于是便到处化缘,在山上建了一座庙观。庙观建起后,这位道士除了在山上念经修身以外,闲暇时便在山上或下到山下给周边信众看相,正因为如此,久而久之,人们便把狮相山叫做士相山,意思是说道士专门给人看相的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到昆仑山会友,在回南海的途中经过花湾,发现花湾紫气毕现,他掐指一算,花湾十年之后将有天子和娘娘在此出世,但这团紫气却被另外一团瘴气所压,如果瘴气打败紫气,这对天子和娘娘一出娘胎就会被害夭折。
观世音正在考虑如何解救这对天子和娘娘,突然发现士相山为花湾的制高点,而那股瘴气正是从这个制高点升起,然后一直向北,途径花湾冲两旁二十四座山头,直接穿过天子和娘娘出生地,然后才慢慢消散。如果压制住士相山的这股瘴气,天子和娘娘就会顺利出生。
当即,观音菩萨就和胯下坐骑化做一对母女,按下云头来到士相山,与那位道士以礼相见后向道士说明了来意,并计划安排坐骑留住在道观里,怎奈那道士软硬不吃,无奈之下,为保护这对天子和娘娘,观音菩萨只得将道士赶出道观,将坐骑留在士相山,吩咐她务必在这里严防死守,防止瘴气再现,直到天子和娘娘出世。
这坐骑本来为雌性,她习惯了在观音菩萨身边,习惯了南海的环境,刚开始的时候,她还觉得士相山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但时间久了,她就开始厌倦了这种孤独的生活,她就开始思念南海,思念家乡了。每天没事的时候,她就坐在士相山向南海方向眺望,思念亲人观音菩萨和家乡。后来,人们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把士相山改名为思乡山,意思为思念家乡的一座山。
坏道士施法破风水
那道士因为不配合观音菩萨,被观音菩萨从思乡山道观撵走之后,道士心中愤愤不平,但奈何不了观音菩萨。他苦思冥想不得其法,后来他决定从风水的角度进行破坏,让这对天子和娘娘胎死腹中,以此来和观音菩萨对着干一场。于是找来一名风水先生,请他来协助。
这风水先生在花湾冲上上下下走了几遍之后,发现整条山冲共有二十四座山峰相连。要想阻止天子和娘娘出世修成正果,就必须从这二十四座山峰着手。风水先生交代道士,在这二十四座山峰上挂满灯笼。道士问挂灯笼有何用意,风水先生笑而不言,只是叫道士以观后效。
道士依照风水先生所言,请当地百姓在这二十四座山峰自上而下挂满灯笼。就在挂灯笼的第二天,突然乌云四起,整个花湾笼罩在黑暗之中。不一会,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只见一条巨龙沿着两边山峰挂着灯笼的中间直穿而过,将这些山峰劈为两半,待大雨过后,人们才发现,这条巨龙所经之处,已经变成一条激流奔腾的河流,而这条河流正好将还未出生的天子和娘娘的家庭分为两半,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导致天子和娘娘还没出娘胎就胎死腹中了。
原来,风水先生经过几天的查看,发现花湾的山上面一直住着一条巨龙,而这条巨龙近段时间正好蓄势待发准备奔东海而去,为了让这条巨龙发挥它的威力,冲断天子和娘娘的“龙脉”,他抓住龙怕火的特点,让道士在天子和娘娘“龙脉”的两边挂上灯笼,然后那条巨龙在夜晚发现灯笼之后,以为发火了,慌忙之中从它所居住的地方夺路而跑,硬生生将二十四座山峰劈开分离。让它没想到的是,这是道士和风水先生用的计,其目的就在于破坏天子和娘娘的风水,让他们难成正果。
幺姑凼水淹道士
话说观音菩萨的坐骑整日在思乡山思念家乡,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导致道士阴谋得逞,无奈之下,她只得返回南海,向观音菩萨复命。按下不表。
在花湾有一个姓詹的富户,家中有五个姑娘,在巨龙发威的那年,其中四个姑娘都已经出嫁,唯有人称“詹幺姑”的五姑娘还待在闺中没有出嫁。
自从巨龙发威之后,原本风调雨顺的花湾开始遭遇大旱,已经持续两年多。这个时候,詹幺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单凭她一个弱女子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天,她顺着那条小河沟走,突然发现有一个地方虽然遭遇持续干旱,但这里一直有水,虽然水量不大,如果把这些水利用起来,就可以满足周边耕地的灌溉问题,这样一来,花湾的百姓就不会遭遇饥荒了。如何把这些水引流到河岸上的耕地呢?詹幺姑开始犯难了。
“在此做一个拦河坝!”詹幺姑突然想到。但是如此大的工程,到哪里筹集资金呢?没有资金,一切都是空话。左思右想,还没有出嫁的詹幺姑决定将自己的嫁妆变卖,筹集资金修建拦河大坝。
有想法就开始行动,詹幺姑此举不但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周边百姓也纷纷响应,在她的感召下,拦河坝开始动工修建。
回头再说观音菩萨,虽然得到坐骑的禀报,得知花湾那对天子和娘娘的“龙脉”遭到破坏。但对花湾仍然是念念不忘,这天,观音菩萨带着坐骑一路西行,在经过花湾的时候,发现詹幺姑带着百姓在小河上修建拦河大坝,忙按下云头,和坐骑像上次一样化做一对母女,到建拦河坝的地方向大家打听情况。詹幺姑一五一十地把这两年受旱的情况告诉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一听,顿时感到诧异了:怎么会有这等事情发生?当时她掐指一算,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道士所为。想到这里,观音菩萨不由得有些动怒了,吩咐坐骑将那名道士拘来。不多久,坐骑就带着道士来到观音菩萨面前,这道士一见到观音菩萨,就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当场向观音菩萨下跪求饶。
观音菩萨恨这名道士为了一己之私,竟然用计毁掉天子和娘娘的龙脉,这还不说,因为那次巨龙奔逃,又有多少生灵遭遇涂炭,其他都可饶恕,唯独涂炭生灵这件事不可饶恕。当时,观音菩萨一把将道士提了起来,放进已经快修好的拦河坝里面,瞬间,道士化作一只石龟,趴在河中央。
自从拦河坝建成后,遇到天旱,趴在坝里面水中的石龟露出龟背后就开始下雨,待河水漫过龟背后雨停。当地人说那是因为道士变成的石龟怕晒,遇到天旱的时候他便求龙王下雨。花湾从那时开始就一直风调雨顺,旱涝保收。
后来,为了纪念詹幺姑的丰功伟绩,当地百姓便把这里取名叫做“幺姑凼”——据当地农民介绍,自从这座大坝建成之后,虽然历经数百年,幺姑凼从来就没有干枯过。两年前,花湾村打造乡村旅游,将大坝进行了一次重修。
风水地九龙戏珠
花湾,一块风水宝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尤其是花湾村委会所在地,更是传说中的九龙戏珠的“宝珠”地。
通过航拍我们可以发现,宝珠所在地是周边山峰走向的集中地,周边共有九座山峰的走向全部对着这个独立的小山包,因此,当地人称之为“九龙戏珠”。
据说远古的时候,九龙戏珠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周边的九座山峰都是与之相连的,自从那次道士与观音菩萨斗法,导致巨龙分裂众山之后,才形成现在这个样子。
当年,这座处于九座山峰正中的小山,形同一只巨大的龟,对面一条山峰宛如一条巨蛇,当地人习惯地称之为“龟蛇二山”,本来,这龟蛇二山上各住着一户人家,这两户人家分别为天子和娘娘出生之家,如果龟蛇二山连接在一起,天子和娘娘就会成正果,可惜被那道士施法让巨龙将蛇山七寸斩断,导致蛇山的头部在河东,身子在河西,蛇再也不能和龟相遇,天子和娘娘也就没有成正果。
虽然天子和娘娘因为受道士所害,未能修成正果,但花湾百姓仍然非常感谢观音菩萨为了花湾百姓所做的努力和奉献,在幺姑凼建成后不久,花湾百姓为了感恩和纪念观音菩萨,特地在龟山的“龟首”处修建了一座观音庙,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尤其是农历二月二十九观音生日这天,周边百姓纷纷到这里朝拜和祭祀。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该庙地处从花湾穿村而过的小河东边,当地人便又把它称作“东岳庙”,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的时候被拆除。
花湾弯弓镇卧龙
到过花湾的人都知道,在花湾村委会门前有一口堰塘,可是没有人知道,这口堰塘与别处的堰塘有所不同,别的地方的堰塘是前直后弯(堰堤是直的,堰背是弯的),这口堰塘恰恰相反,是前弯后直(堰堤是弯的,堰背是直的),虽然同样如同一把弓,这把“弓”却是射向外面,而不适合其它堰塘一样射向后面。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早在观音菩萨知道花湾要出天子和娘娘之前,花湾人就知道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除了有“九龙戏珠”以外,花湾正对面的那座山更像一条巨龙横卧在花湾的正前方。而且这条龙是九条龙之中最大的一条。
有一年,这条巨龙跃跃欲试,准备离开此地远赴东海而去,就在它准备离开之前,被一名风水先生得知,他心里清楚,如果这条卧龙离开,花湾“九龙戏珠”就会变得残缺,九龙戏珠也寓意“九五之尊”,也就是说只要这条卧龙不走,这里就有可能出天子出娘娘。
为了保住这条卧龙,不让花湾的风水遭到破坏,仅靠人力是不够的,因为靠人的力量是斗不过这条卧龙的,如何才能留下这条卧龙呢?后来当地百姓按照风水先生的计谋,在花湾修建了一口堰塘,这口堰塘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堰塘前直后弯,而是修成前弯后直,如同一把弓,弓的正中正对着卧龙的颈部,如果对面的卧龙有什么风吹草动,这枚利箭将自动直接射向卧龙的颈部。
那条卧龙虽然体量庞大,但面对右前方正对着它颈部的弓箭,它也感到害怕——并不知道当地人的真正意图,于是只得放弃回归东海的想法,一直静静地卧在当地。
可惜的是,天算不如人算,天子和娘娘的风水后来被一名道士给破坏了。
灯芯沟神鬼莫测
灯芯沟,位于花湾村委会以南1.5公里,淌河鸿云谷景区内的一个山坳里。据当地人介绍:淌河当时就是一个“孤山野洼”的地方,这里几乎没有村落,“胆小一点的人大白天都不敢从这里经过”。这主要是因为在离河约三四百米的一个山洼里,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发生过一场惊天泣鬼的战斗......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清军一部和起义军一路从何店镇南下,一路从洛阳镇龚店村北上,双方在花湾村淌河相遇,于是就在这里展开厮杀。
因为起义军率先来到这里,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在山上布防,而清军所处地理位置对他们极为不利,要想攻打义军,他们必须涉水通过山脚下的小河,正好在灯芯沟的下面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因此,清军集中从这里攻山,义军也集中兵力在这里防守,双方在这里兵来将往展开厮杀,历经数天,双方伤亡惨重,最后以义军惨败而收场。
战争结束后,现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此后多年,当地百姓还能听到山中的厮杀声,他们认为那是清军和义军的阴魂不散,在继续厮杀。
据说在双方鏖战之前,灯芯沟里面曾经有几户居民,自从经历了这场战争之后,这几户居民因为回想到那场战争就感到恐惧,不得不搬离。
目前,灯芯沟里面的战争痕迹已经消失殆尽,但里面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依然存在,当年的屋基依然清晰可辨,住房周边种植的山竹长势茂盛。关于那场战争的传奇故事却永远留在了花湾人的心中。
染坊湾没落始末
染坊湾,位于花湾村委会东南角直线距离约2公里的地方,坐北朝南,前临小河,背靠小山岗。走进染坊湾,几间新修建的现代住房和老房子互相交错,两座始建于清朝年间显得有些破败的古门楼与这些建筑显得格格不入。
据当地人介绍,染坊湾以过去建有一家染坊而名,这家染坊坐落在湾子的左后方,面积不是很大,三间房子。在抗战前夕,这家染坊生意非常红火,周边十余里的百姓染布基本上都是在这里进行。
染坊生意兴旺的时候,会在周边请当地人帮忙打下手。这里染布的步骤基本上是开始前处理,去除布面上的油渍等一些杂质,为染色做好准备,使染料能更好的上染纤维。然后在染缸里放入布、染料、助剂。特定的温度、特定的保温时间下,染料上染纤维,达到染色的目的。在就是后处理,洗水,将布面上没有上染的浮色去除,再固色,加软剂。最后就是定型了。
当时染坊染布清洗都是在村子前面小河里进行。染坊在小河中间挖了一个大坑,便于存放更多的水,防止清洗布料的时候清洗不彻底,加上这条小河为流动水源,不用人工更换,因此,清洗起来十分方便,目前,这个用来清洗染布的水坑依然存在,当地人管它叫做“摆布坑。”
染坊在解放前夕因为管理不善等原因就已经破产,生意虽然破产了,但其房子却并没有被毁坏,一直保存并有人居住,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几件染坊才被拆除。
在染坊湾的正中古门楼保存较好的地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有三间夯土结构的住房,据说这是一位詹姓人家的住房,解放前,房主人就把房子贡献出来,供周边百姓的孩子读书,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生产大队在比较集中的大队办公室所在地重新修建学校,这里的学校便被废弃,学校废物以后,房子并没有废弃,当时大队分给百姓居住,后来几易其手,现在已经变成红砖碧瓦的现代建筑)除了稍显破败的古门楼以外,已经见不到老房子的样子了。
大周嘴土匪作恶
在花湾村通往贯庄村的通村公路旁,有一个名叫“大周嘴”的自然湾,路边兀立着几堵破败的古砖墙,似乎在诉说着年我共产党工作队被当地土匪偷袭的历史,让人不堪回首......
据当地90高龄的钱克昌老人回忆,年,全国解放前夕,当时“华北(?)工作队”的五名成员召集当地“贫农团”的部分成员在这里开会,此事不知道怎么走漏了风声,被当地最有名的国民党土匪头子詹炎山得到了消息。得到消息后,詹炎山带着手下的人马,连夜摸到大周嘴,将工作队和贫农团成员围在屋里。
开始的时候,詹炎山以为这些人都像他们一样软弱,站在外面向他们喊话,希望屋里面共产党的干部能够投降,这样一来,詹炎山就可以邀功领赏了,没想到共产党的干部一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真汉子,他们对詹炎山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
眼见来软的不行,詹炎山就下令手下的土匪进行强攻,刹那间,枪声就像炒豆子一样在大周嘴响起,“双方激战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
战斗结束后,人们才发现,有五名工作队和贫农团成员战死在屋内,其他人趁着战乱从后面的山上分散撤离现场。“其中有一名工作队的干部肚子受伤,肠子都流出来了,他强忍着伤痛,用手捂着肚子顺着山路向贯庄撤退,沿路都是从他身上流出来的血。”
后来听说这名工作队的干部逃到贯庄后,终因失血过多而英勇牺牲。此一役,工作队和贫农团共有六人牺牲。他们牺牲后,当地的贫农团成员的尸骨被家人自行运回去掩埋,其中一位工作队干部的尸体当地百姓就近掩埋在大周嘴的后山上,上世纪六十年代,这名工作队干部的家属找到这里,才将他的遗骨运回老家安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