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个小城珍藏一座黄河故宫,300年历
位于河南省武陟县嘉应观乡的嘉应观,始建于清朝雍正元年(公元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不惜耗资万两白银仿北京故宫建造的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淮黄诸河龙王庙,雍正皇帝封其“四渎称宗”。
嘉应观建筑群富丽豪华,巧夺天工,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最高的黄河河神庙,全国独有,被誉为“黄河故宫”、“万里黄河第一观”。
嘉应观门首“敕建嘉应观”的匾额为雍正手书圣旨,由他的老师齐苏勒所写,在封建社会山门只为帝王打开,文武百官走两侧掖门。嘉应观占地亩,现存古建筑间。建筑群富丽豪华、巧夺天工,是黄河流域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历史艺术价值最高的黄河河神庙。
现在的嘉应观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并在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大门左右两侧为钟鼓楼,古有晨钟暮鼓报平安之说。嘉应观因治河而建,当钟鼓同时击响,代表黄河水情即将来临,远招军民抢险抗洪,有报警的作用。正前方是“御碑亭”,“御碑亭”伞行圆顶,六角重檐,金黄色琉璃瓦覆顶。
嘉应观的镇观之宝是大铜碑,为天下第一碑。铜碑高4.3米,是现今我国境内体积最大的铜碑,碑头标明“御制”显示此碑规格之高。铜碑周边共精雕24条龙,象征一年24个节气,美好祝愿黄河岁岁安澜。
御碑中间铭文是由雍正皇帝撰文,在碑文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书写“特命河臣于武陟建造淮黄诸河龙王庙”和“恪恭祀事,以邀福于神”两句话时,雍正皇帝特意将其中“龙”和“神”两字置于御碑的最高处,不仅高于其它行文,也高于印鉴“雍正御笔之宝”和落款,雍正之所以这样做正是要表达对于诸河龙王的敬畏和对黄河治理的重视。
碑座也十分有意思,相传是龙王第九子,最小一子“黄河蛟龙”,是专门镇守黄河之物。过去百姓到嘉应观祈求黄河安澜,同时通过这座碑还可预测黄河水位。仔细看蛟龙眼睛下有一水洞,原来这碑下有口井,与黄河水相通,河涨它也涨,河落它也落,往里投铜钱,就可听到叮咚的水声,根据水声大小就可判断黄河的水情,被人们称为黄河水位测量仪。
在嘉应观的中大殿和东西龙王殿,三个大殿分别供奉有十五位彪炳史册的历代治河功臣。嘉应观中大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此殿被百姓称为“无尘殿”,至今已有近三百年时间。殿内不沾灰尘,不结蛛网,少有飞鸟,非常神奇。大殿顶部的彩绘叫龙凤图,由33只凤32条龙拼凑而成,六十五幅彩绘龙凤图是现今我国境内仅存的纯满族风格彩绘,每幅图的龙凤姿态各异,色彩艳丽,至今依然完整如新,称为“天下一绝龙凤图”。
东龙王殿之前有两棵椿树,名曰“姊妹椿”,被百姓称为“嘉应观一奇”。两棵树自然生长而成。每年春天这两棵椿树都会长出两种叶子,一种是椿树的叶子,另一种却像上海青,非常奇特。
西龙王殿内供奉着清代齐苏勒、明代刘天和、明代宋礼、清代嵇曾筠和林则徐五位治河功臣。齐苏勒不仅是嘉应观的建造者,也是武陟四次堵口、修建御坝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雍正皇帝曾评价:“齐苏勒历练老成,清慎勤三字均属无愧!”
嘉应观的后院,分别由禹王阁、风神殿和雨神殿组成,在风神、雨神殿供奉着24位自然神,方便百姓祈求风调雨顺,正前方是嘉应观唯一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禹王阁。
武陟是全国唯一的黄河文化之乡,与黄河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里诞生了诸多黄河文化遗迹,也产生了众多治理黄河的工程。武陟也是黄河左岸千里堤防的起点,这个起点就位于大封镇董宋村,大堤经过原阳、封丘直至入海口,绵延多千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