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刀当属金庸笔下最厉害的兵器它的来历及
莫言深怀无写处,夜阑灯下读金庸。一代宗师金庸先生生前给我们创作了太多经典的武侠巨著,他的妙笔影响了几代人的青春,他笔下那个虚虚实实的江湖,那沧海一笑,那两岸滔潮,让多少怀揣梦想的人沉醉其中。金庸笔下塑造了很多快意恩仇的英雄,也创造了很多让人痴迷的神兵利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倚天屠龙记》中的屠龙宝刀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多么霸气的一把宝刀,关于他的历史大家都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屠龙刀的历史渊源。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且古代的人们是很看重忠义的,都有深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屠龙”这么大逆不道的字眼怎么会被统治者容忍呢?充满侠义的江湖为何对这把宝刀如此推崇呢?其实,龙成为皇帝的象征是秦汉以后的事了,而“屠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就像“朕”在秦之前是自称一样,任何人都可自称“朕”,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的诗句,其中的“朕”就是指屈原自己,而在秦之后为皇帝专用,其他人是不能用的。“屠龙”一词最早出现与《庄子》一书中,《庄子.列御寇》中记载“朱平曼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讲述的是一个叫朱平曼的人学习“屠龙”技术的故事,他学了三年的“屠龙”技术,终于掌握了所有的屠龙技巧。但后来却发现,自己的技艺再精湛,可是去哪儿找龙来杀呢?这里“屠龙”代表的是技艺虽高,但不实用的技能。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常提到“屠龙”一词,经过文人墨客的加工后,“屠龙”一词的含义又有了新的变化。如苏轼的《次韵张安道读杜诗》: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陆游的《登千峰榭》:一生未售屠龙技,万里犹思汗马功。这两首诗中的“屠龙”都是指没有用武之地的真才实学。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职》: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黄庭坚的《戏答史应》:先生早擅屠龙学,袖有新硎不试刀。而这两首诗中的“屠龙”就指高强的本领。从庄子的《列御寇》及后世的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屠龙”的含义,它指代的是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本领。而当“屠龙”和“刀”组合到一起后,屠龙刀便蕴藏了“非凡出众”与“尊贵不凡”的含义。正因如此,当我们提起“屠龙刀”这个名字的时候,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试想若无中华名族对“龙”的崇拜,无《庄子》一书的典故,无历代文豪们的刻画,恐怕“屠龙刀”也不会让我们产生如此多的联想。不得不佩服金庸大侠对兵器名字的考究,一把“屠龙刀”背后就是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金庸大侠才学之渊博可见一斑。也难怪会有那么多读者对他的作品如此痴迷,也难怪大家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有金庸的地方就有江湖”。
上一篇文章: 侏罗纪世界2大块头沧龙回归,霸王龙依 下一篇文章: 中国最霸气的五个姓氏,听起来气势如虹,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