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包公面白,身材不高,额上无月

提到大名鼎鼎的包青天,相信不少人脑海中马上会出现一个形象:方脸黑面,眉宇印月,身材魁梧,手执惊堂木,端坐开封府衙大堂。然而这只是戏曲中的艺术形象,事实上,包拯的真实形象是一个白面书生,身高也只在1米65左右,额头上也没有月牙。故宫南熏殿中存有包拯画像,看上去端庄、仪表堂堂、下垂大耳,面目清俊,看上去十分和善可亲,看不出传说中的威严。包公祠中也保存着一幅世人所画的包公像,这个按一比一比例、真人大小的画像中的包拯,身高也只有1米65左右,嘴唇宽厚,皮肤白净,很像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原地区的人。包公画像那么为什么包拯一直以来以黑脸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呢?答案与民间传说的神化与戏曲艺术的脸谱化有关。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包公。包拯(年-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公画像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公画像《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有云:“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意思是说包拯性情严峻刚正,憎恶办事小吏苟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他们,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来往。由于历史上的包拯铁面无私,清正廉明,公正断案,为民做主,与上古的皋陶多有相同之处,所以百姓认为包拯是皋陶转世。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而远古传说认为,智者不仅有一双慧眼,更于印堂处有一只天眼,天眼一开便可洞察万物、明察秋毫。包拯的形象被天赐一只能鉴日月的天眼,既暗喻明察秋毫的智慧,又隐含明镜高悬的公正。陆毅饰演的包拯陆毅版包拯剧照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涵义,《说文解字》有云:“黑,火所熏之色也。”五行理论中,黑色为天玄,北方之色,“四象”之一的玄武便位于北方,故在传统文化中,黑色是庄重、肃穆的象征。可想而知,戏剧中将包拯变成黑脸实为情有可原,“黑脸大包公”能在民间唤起情感上的共鸣,成为人民百姓心中包公的范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73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