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出土的巨大石人,解开都江堰修建者
都江堰市位于中国四川省的西部,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在都江堰市的伏龙观,陈列有一尊高大的石人像,每天都有许多人慕名而去,参观游览,它就是李冰石像。那么,李冰究竟是谁呢?他和都江堰有着怎样的联系?
13:13年,四川省都江堰市安澜索桥的迁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了加快进度,工人们加班加点,却突然被桥墩底下挖到的一块“大石头”难住了,工程被迫暂停。
一位当地文管所的同志恰巧听到工人们的讨论,他立即赶往施工现场。他看到“大石头”已经露出地面一部分,再仔细一看,石头上竟然有汉代的冠帽纹饰。他马上通知都管局把现场保护起来,并请四川省博物馆的专家们来帮忙考察。
随着清理发掘的不断展开,专家们发现,石头长达2.9米,出土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外江处。从形状判断,它像一个石人,头向西,背朝天,趴着横卧江心,十分巨大。
3月6日,大石头被吊车缓缓吊起,运至附近的伏龙观,它也终于逐渐显露出真容。这是一个站立的石人像,用当地青石凿成,身高2.9米,肩宽0.96米,重约4吨。石人像五官端正,面带笑容,头戴冠,身穿长衣,腰间束带。石人像除背部稍有冲蚀外,衣纹线条清晰可辨。
更让人惊喜的是,石人像的衣襟中间和左右袖上有三行隶书题记。题记显示,石人像雕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即公元年,中间铭文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也就是说,石像不是别人,正是传说中的蜀郡太守李冰。
这一发现立即震惊了文博界和学术界。
都江堰市文物局原局长:卞再斌
过去对都江堰的修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从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他对都江堰的描述,只有六十多个字,他说:“蜀守冰,凿离堆。”这个冰是谁,姓什么,都不知道,发现李冰石像之后,非常明确地知道,修都江堰凿离堆的就是李冰。
李冰石像的出土,为历史上李冰凿离堆,修建都江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这么巨大的李冰石像,是做什么用的呢?
李冰石像上有一行铭文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有专家认为,这里的“珍”,通“镇”,也就是说,东汉时期,叫尹龙和陈壹的两个人,立了三石人为镇水之用。
那么,李冰石像是如何镇水的呢?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一年多后,在离李冰石像出土地37米左右的地方,又出土了一尊石像。石像通高1.85米,重约2吨,可惜头部缺失。从石质、造型、手法上看,这尊石像与李冰石像完全一致,应该是同时期的作品。
石像宽衣垂袖,双手拿着一个工具,很像现在常见的锹。专家说,这个工具的名字叫“锸”,是一种起土工具,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开凿白渠时,举锸为云,决渠为雨。秦汉时期,锸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工具了。秦汉时期的人民就是用这种朴拙的锸,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
两尊石人像相继出土,难道只是巧合吗?
年3月,在李冰石像出土地的附近,又出土了两尊石像、一块汉代石碑和几十件石构件。石碑为下宽上窄的梯形,在弧形碑额上雕刻有浅浮雕朱雀图案。碑上有15行共个字,字体峻秀,详细记录了立碑的原因和过程。
原来,东汉建安四年,即公元年,有两个人叫郭择和赵汜,他们被派到都江堰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当时正值冬天,天气寒冷,郭择和赵汜不畏严寒,亲自到现场监督指挥,以身作则,只用了十几天就把河堤修好了。维修工期虽短,质量却很好,河道没有淤积泥沙,施工期间也没有惊扰当地百姓,确保了春天灌溉用水,功绩卓著。
不幸的是,一个多月后,两人却突然相继去世。他们是劳累过度,因病死亡,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碑文中没有明确记载,只能任人猜想。但是,文中对二人进行了高度的褒扬,赞美他们的美德、善行和维修都江堰的功绩,于是专门树立此碑,激励后人。
再结合大量建筑石构件的出土,有专家大胆推测,汉代时,都江堰渠首附近,也许有一座祭祀李冰的庙宇。庙中供奉着李冰石像,以及维护都江堰的有功之臣。后来,庙宇被洪水冲毁,巨大的石像、石碑、石构件沉卧江底,直到被后人发现。李冰石像身上铭文,仍有朱砂的痕迹,证明它不是被放置在江水中,长期冲刷,而是供奉在都江堰旁的庙宇里,这样对百姓也有心灵抚慰的作用,为镇水之用。
接二连三的石像、石碑的出土,证明早在汉代,我们的古人就已经把李冰奉为神,供奉膜拜了。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泽被后世;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修建都江堰,李冰还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
李冰修了都江堰之后,还做了许多工程,包括《史记》里面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就是修了两条河通到成都,此渠皆可行舟,可行舟的目的就是说把岷江上游的物资、人力还有很多财物,运到下游,二来就是有余则用溉浸,多余的水用来灌溉田地,所以《华阳国志》里面记载,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更多内容:
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孩子的这个毛病真的是病!!!
你还在脱发?小编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
敢点开吗?部落料理吃起来!保证馋哭你~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