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大舜庙石头青铜艺术大师

大舜庙

已经写了绍兴王坛的清代建筑舜王庙,今天我要写的是现代大师的仿古建筑---上虞大舜庙。

上虞是一个老地名了。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古通虞)乐,故曰上虞。”《路史》云:“舜之支庶或食上虞。”《越中杂识》记载:“虞舜子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故曰上虞。”(明万历县志)称:舜述之在上虞者遗迹之多,意者南巡时或驻跸之故地涉方后,或为子庶之封邑,民感其恩,子孙思表其德。

说起虞舜的出生地,根据众多史料的概括,至少有三种说法,即山东、山西和上虞。据说上虞有11处舜迹,我认为还是不够证据证明舜为上虞人。虽然《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也,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地。”但是这毕竟是一本地方性的书!一些大的史书中没有这样记载过。这样的大事凭这样的记载是不好定论的。在唐以前,上虞由舜的子孙建立家庙,对舜祭祀。也许这只是舜的后代子孙对祖宗的一种怀念。我曾经看过一些家谱,这些家谱的首页往往都写着跟历史上某位贤良同姓,就成祖宗了!其实同姓却不同宗。这只是为了给家族一点荣耀而已!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也不排除舜为上虞人!我还是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不信口开河!所以也不谈舜的出生地。今天我就说说大舜庙。

上虞大舜庙古有之。传说始于夏朝,其为浙江两大祀庙之一(另一为绍兴禹庙),有年的历史。唐朝末年由于战乱,殿宇屡建屡废,多次重建。清乾隆年间,上虞知县与当地乡绅共同谋划,经8年集资,于年修复一新;年的一场大火,殿宇又遭毁损。年,乡绅谷阳再次发起修葺,修葺后的大舜庙为四进三殿三戏台,庙基宽23米,为五开间,山门前有荷花池,石拱桥。纵深约米。首殿祀舜帝,有舜全身坐像。中殿祀后稷,后殿祀四岳。据传,舜的妹夫是嫁接桑树的“发明家”,人称“桑王”,其妻子是舜的妹妹“婐”,人称“蚕花娘娘”,夫妻俩的塑像放在大舜庙后殿。每一进均有戏台,二边为廊坊。庙内有石雕、砖雕、木雕、浮雕。飞檐龙顶等能工巧匠之绝作。庙前有重华石,击之有声。庙北有舜井,东西各一,均有涌泉。照这样的话,大舜庙古时应该是舜后代的家庙,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公祭的庙。就像大禹陵,有大禹的后代祭祀变成了全国的公祭场地一样!

这个古庙现在不存了。今天我游得是新世纪修建的大舜庙!全是现代大师仿古建筑。与王坛舜王庙决然不同的两种风格。王坛舜王庙大多是古代民间匠人高超手艺与智慧的展现,细微处见真章。而现代的大舜庙展现的是粗犷古朴,大气典雅,是当代一流大师们的精心之作。两种建筑不可同日而语,只能说各有千秋!个人意见,王坛舜王庙这样的建筑,在古时不算什么上层之作,因为现在还能看到很多类似的建筑,只是比较少了。而现代仿古建筑,全中国太多了!只能说,它们都是一个时期的产物!

青石雕刻的五块文明

上虞大舜庙在上虞曹娥景区内,如果问当地人最好说白象公园。这个景区还有其他可以游玩的景点,但是今天我主要讲大舜庙。来到大舜庙前,第一感觉就是宏伟庄重,尤其两边的雀台,突然想到了三国曹操的铜雀台。一股秦汉之风铺面而来。山门前的五块圆型青石地雕特别显眼,尤其是这个颜色的确起到点睛作用,很是协调大气。这五块地雕内容很有中国文化,分别是岩画、彩陶、青铜器。、玉器、漆器这些是人类各个时期出现的产物,寓意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

山门

整个山门犹如用石头堆砌而成

叫不上名的脊兽还是叫不上名的脊兽

抬头望去,有几只青铜瑞兽,似凤,但叫不上名来!

进山门后看到大殿

进山门后那只青铜椒图,当然在这里应该叫铺首。因为椒图明清以前叫“铺首衔环”。

铺首

这些青铜瑞兽装点在这里,很有古味。在没有漆器的古代,其实颜色很单调,主要靠自然之色来协调。所以这个大舜庙前半部分主要靠自然之色来调色,这也是这个建筑的特色,如果花花绿绿,那就不是上古之风了!简约古朴,庄严巍峨,确有大师之风!

雀台大殿前的青石雕刻大殿

从山门到大舜殿就一个字“简”,但是简的有艺术,简的大气。没有太多色调,在石头的本色上添加了青石的青,青铜的青,树木的绿。自然之美,在这里浑然天成。严巍峨,确有大师之风!

大舜殿内依然是铜和石的完美结合!青铜打造的大舜座像前有一青石雕刻的“九州图”。图上表明了华夏地名。

舜王神态端庄威严,远眺前方,左手护膝,右手抬而向前伸。这个手势好像是伟人的经典手势!其中包含着很多意思!在这里我特别要提一下,舜王像两边,有两根大木头,这两根老木头可是老舜庙的物件!不过个人觉得放在这里有点不协调,如果放在虞舜宗祠里比较好!一来,宗祠是纪念的场所!这两木头是有纪念意义的。二来,那里的建筑风格比较适合!也不知道当时他们是出于什么考虑才把这个木头放在这里!

大舜坐像九州图

走出大舜殿,远远望去,见一亭,高高耸立。这便是重华亭。舜姓姚,氏虞,名重华,字都君。故而取名重华亭。在这里我普及一下中国古代“姓”和“氏”的区别。“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直到先秦时期,又演变成了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所以在这个时期才有姓、氏、名、字。

重华亭

重华亭有八根大柱子撑起一个青铜吊顶,青铜吊顶上雕着一些古代的农耕、祭祀、娱乐等图案。八根合抱的大柱顶端连着吊顶的地方,有吹拉弹唱的乐佣,其实这个就是中国的乐文化。有成语“礼乐崩坏”表示社会制度崩坏,道德沦丧。礼是指周礼,是周公制定的。而乐却在礼之前就有。乐的核心精神是天地自然的和谐。舜时,有乐还没有礼,故而此处只有乐佣!遐想一些,在舜的时期,不管在农耕,祭祀,娱乐都有乐相伴,这是一种多么好的社会!这也简洁体现了舜时期的社会状况!

青铜吊顶

过重华亭过祭祀广场,拾阶而上,到了虞舜宗祠。

照壁虞舜宗祠大舜坐像两边娥皇女英

虞舜宗祠的建筑风格与前面迥然不同。这里是仿明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如果去过故宫的人,就明白是怎么样的!当然没有故宫的皇家之气,给我的感觉就是简约中国风。不过里面的当代木雕比较精致。内容主要围绕舜文化里的“德”与“孝”。

木雕,现在中式家具中也能看到说王坛舜

说王坛舜王庙有三绝,木雕、石雕、砖雕。而上虞大舜庙也有三绝,木雕、地雕(石雕)、铜雕。要说那个好,真的不好说,因为都是艺术,都具特色。艺术其实是不分上下的,而是要看个人的品味与喜好。一定要说感觉的话,我的感觉是王坛舜王庙繁而不乱,上虞大舜庙简而不俗!两代人的风格,各有所长,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匠人是几百年师徒相承的结晶,而当代大师却是个人风格的展现。

如果要了解王坛舜王庙的你可以参考我另外两篇文章《舜王庙-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与《绍兴舜王庙-难道真的有龙脉?西游记选景拍摄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3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