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范围广,由山水景观构成,经常花费
皇家园林范围广,由山水景观构成,经常花费大量的人工挖池筑山
大家好,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皇家苑林的建筑手法。皇家园林范围广,其主体结构大多由尺度很大的山水景观构成,经常花费大量的人工挖池筑山,即便依托真山真水的御苑也需要对原有的山水形态进行改造。这类工程通常在营造山水景观的时候统一进行规划,将开辟水系时挖出的泥土加高在山上,实现土方平衡。早期帝王苑囿中经常堆筑巨大的土山,尺度接近真山,在《尚书》中留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记载。西汉长安城外的建章宫太液池中设有三岛,岛上均堆筑假山,象征海上仙山。
东汉洛阳西园中的大假山直接以关中的少华山为模拟对象;曹魏时期的洛阳华林园西北部堆筑景阳山,象征着中国版图西北部的高山峻岭,与象征东海的天渊池相映照。这一传统被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建康华林园所继承,北魏洛阳华林园中则堆造了羲和岭和姮娥峰,尺度都很巨大。隋唐时期皇家园林的山景塑造手法演化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依托真山展开,如华清宫和翠微宫分别倚靠骊山和终南山营建而成,将名山群峰纳入观景范围。
另一种是以人工在园内堆叠假山,尺度明显小于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追求浓缩的象征性效果,如长安大明宫中的蓬莱山。北宋东京的艮岳以假山为主景,水池的东北南三面分别起造万岁山、万松岭、芙蓉城、寿山,山上设置全国各地进贡以及花费巨资采买的各种奇峰怪石,形态千变万化,被视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叠山的巅峰之作。清代全面继承前朝的叠山传统,并有新的创造。避暑山庄、静宜园、静明园和盘山行宫都依托真山建造,与自然山体巧妙融合。
清漪园所在的万寿山本身的山体比较低矮而且不够延展,昆明湖的水面比较狭长,山与水的关系显得有些疏离,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在造园的开始阶段就对湖山进行全面整治,将湖面向东、向北大大拓展,一直抵达万寿山的南坡,挖出来的土方正好堆在山的东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状,如此一举两得,堪称典范。此外,还分别在前山和后山都在局部加以人工叠石增加了峻峭的山势。圆明三园和西苑三海的很多假山具有分隔景区的作用,大多以土山为主,局部点缀山石,显示出平冈小坂的特色,仿佛是连绵的大山余脉。
一些庭院中也会堆叠以石头为主的假山,常用的石料包括柔美多窍的湖石、雄健锋锐的青石和敦厚端方的黄石,可以形成峰岭峦谷等各种微缩山景。乾隆帝还偏好在假山中设置各种洞穴,其中别有天地,仿佛石头所建的房屋,例如紫禁城宁寿宫中第三进院中的大假山塞满整个院子,山中穿插曲折山径和深幽洞穴,恍如迷宫。中国古典园林很重视理水,经常把水景视作全园的灵魂。历代皇家园林中大多辟有复杂的水系,表现出长河、湖泊、溪流、池塘、山涧、瀑布等不同的水体形态,清澈灵动,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气和活力。
同时又依托水面构筑驳岸、码头、水湾、石矶和岛屿,增加了地形的变化。上古时期的苑囿中水景还居于次要地位,周文王的灵囿中已开辟了一个名为“灵沼”的水池,据说象征着“教化流行”,后来的国子监和府县儒学中洋池就号称是灵沼的继承者,而皇家园林中却不再出现类似的池沼形式。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苑囿也结合自然河湖构筑,其中吴国的姑苏台建在山上,却还在山谷营造了一个天池,可谓别出心裁。
秦代兰池宫和汉代建章宫开始以人工开辟的大面积水池和水上的岛屿为主体景观,与以往以台榭为中心的苑囿大为不同;汉武帝下旨在上林苑中以人工挖掘昆明池,面积超过公顷,堪比天然大湖;曹魏、西晋北魏时期的首都洛阳华林园中所凿的天渊池也是一个人工大湖,与穀水相通,池岸边引泉为瀑,附近还设有蜿蜒曲折的流杯渠,景象更为丰富;东晋、南朝首都建康城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玄武湖,景象壮观。
隋代所建的仁寿宫充分利用天然的北马坊河、永安河和杜水交汇为西海,西北侧巨瀑如悬,风光绝胜。洛阳西苑将洛水和榖水囊入苑内,又辟有北海和翠光、迎阳、金光、洁水、广明五湖,每个湖泊的规模都达到方圆二十千米,沟渠辗转相通,水深数丈,其中可通行龙凤形的大船。隋唐大内太极宫北部的园林区中有东海、南海、北海三座大水池,当年玄武门兵变发生时,唐高祖李渊正在池中泛舟。大明宫北部辟有太液池,兴庆宫南部则以龙池为中心。
北宋东京艮岳从园北墙外的景龙江引水入园,其水系由北侧的曲江、白龙沜、曜龙峡和中部的凤池、大方沼和雁池组成,东南另有溪流通向园外,其间进退开阖,曲折有致,几乎概括了天然水体的所有形态。辽金元三朝御苑都围绕较大的湖面展开,表现了游牧民族重视水泉的习俗。明代将西苑太液池扩展为北、中、南三海,水面形态更有层次。清代御苑的理水手法更加丰富。圆明三园和畅春园都建于水泉充沛的平地上,也都以水景为主,其中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呈现出一派烟水茫茫的水乡气息,萦回的水系将全园分割成若干景区,同时也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线路。
静明园巧妙地利用玉泉山下的五个湖泊展开各种景致,营造出变化多端的山水景致。清漪园的昆明湖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以长堤将湖面划分成内外重湖的形态,主体部分开阔澄净,西北水域狭长清幽,又在后山脚下插入一曲折深邃的后溪河,对比十分强烈。中国地理形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大江大河多数都从西北高原发源,流向东南方的大海。皇家园林中的水系通常都遵循这一原则,其源头往往位于西北部,在中部汇为大池,再向东南流出。
此外,历代皇家园林设有很多园中园,其中大多也辟有池沼之景,尺度虽小但设计得更加精巧其中既有形态规整的方池,也有自然灵活的曲池与溪流相接,手法与私家园林相似。这些水系的入水口通常以叠石遮掩,有时另在溪流之上设置水门,增加空间的变化。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对内容感兴趣的,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