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龙资源 >> 三国之诸葛亮

三国之诸葛亮

诸葛亮事迹(一):

三顾茅庐(徐庶回马荐诸葛)

徐庶向刘备热诚地推荐诸葛亮(也叫诸葛孔明),刘备很高兴,便决定去访聘.当时诸葛亮正在襄阳城外隆中隐居.刘备携同关羽,张飞到隆中,不巧诸葛亮出了门,没见到.过了几天,刘备再冒着风雪去拜访,诸葛亮又跟朋友闲游去了.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这回诸葛亮并没外出,但是还在草堂上睡午觉没醒,刘备便谦恭地拱手站在石阶上等候,直等到孔明睡醒,才得以晤面.诸葛亮为刘备的其诚所感动,答应出山辅佐刘备,终於干出了一番事业.「三顾茅庐」之后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诸葛亮事迹(二):

锦囊妙计(美人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理解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死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就应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能够依照顺序施行.」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之后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此刻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诸葛亮事迹(三):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诸葛亮事迹(四):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此刻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期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明白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能够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样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这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样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样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样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但是不能让都督明白。他要是明白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明白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样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齐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明白。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应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样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必须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之后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明白上了当,但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诸葛亮事迹(五):

 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有首评议诗赞扬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成语「初出茅庐」原说诸葛亮出山后初掌兵权就打胜仗,之后则用以比喻刚刚进人社会工作,缺乏实际经验.

诸葛亮事迹(六):

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能够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诸葛亮事迹(七):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诸葛亮事迹(八):

淡泊明志

  刘备第二次拜访诸葛亮的时候,进了草庐大门,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看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思是用淡泊简朴来显示自己的志趣,用心境平静来远离名利.这副对联表现了诸葛亮品德修养的一个方面.诸葛亮《戒子书》则是用了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事迹(九):

 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此刻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向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於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先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汉人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诸葛亮事迹(十):

 一时瑜亮

  周瑜一向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死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潜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诸葛亮事迹(十一):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北距岐山县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是三国时诸葛亮最后一个战场。

  公元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那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米、东西宽近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那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那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建立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事迹(十二):

  隆中对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

  刘备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他想寻找个好助手。他打听到襄阳地方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

  司马徽说:这一带有卧龙,还有凤雏(音ch),您能请到其中一位,就能够平定天下了。司马徽告诉刘备:卧龙名叫诸葛亮,字孔明;凤雏名叫庞统,字士元。

  徐庶也是当地一位名士,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说:既然您跟他这样熟悉,就请您辛苦一趟,把他请来吧!徐庶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像这样的人,必须得将军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

  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明白诸葛亮必须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齐到隆中去找诸葛亮。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虚心请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他说:此刻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一百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此刻百姓归附他,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看来,也只能和他联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之后,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陕西、甘肃、湖北、贵州的一部)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但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但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能够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能够成就,汉室也能够恢复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忙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

  之后,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这番谈话称作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诸葛亮事迹(十三):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之后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裴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务必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向瞧不上的那批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之后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必须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干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十分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状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思考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诸葛亮事迹(十四):

  诸葛亮勤奋好学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诸葛亮事迹(十五):

  诸葛亮妙牵孝鱼缘

  诸葛亮的家乡阳都,也就是此刻的沂南县。那里有沂、汶、蒙三河纵贯全境。其中沂河盛产一种黑鱼,这种鱼又叫孝鱼。它浑身呈青褐色,圆筒形,营养丰富,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这天,小诸葛亮正在沂河岸边戏水玩耍,忽然发现一条大鱼大张着嘴正在河中逆水而立,有许多小鱼正顺着水流的方向朝它的嘴里游去,等小鱼多了,大鱼就将嘴巴一闭,那些自投罗网的小鱼全被它吃掉了。这些小鱼为什么不绕过大鱼逃生呢?好奇的诸葛亮边想边猫腰探手,一把将大鱼捉住了。

  小伙伴见他捉了这样一条大鱼,高兴地将他围住了,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忽然一阵哭声传来。诸葛亮和小伙伴们顺着笑声很快找到了哭泣的女孩。这个小女孩叫小燕,四川人,随母寻亲而来,母亲却身染重病,因为听客栈的厨师说,沂河里的孝鱼熬汤能治愈母亲,于是就借了张渔网来捕鱼,谁知忙活了一天,也没收获。说到这儿,眼泪汪汪的小燕直拿眼睛斜瞟诸葛亮手中的大鱼。

  见状,诸葛亮很爽气地举起手中的鱼说:要是这条鱼是你所说的孝鱼,就送给你了!听了这话,小燕破涕为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3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