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龙虎雀龟蛇,超级生动有趣
上古四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四神兽里面包含了龙,虎,雀,龟,蛇。这些“动物”在当今,我们都知道长什么样,但是您想看看在远古时代,我们先人对这几种动物创造出来的字形是怎样的吗?超级生动有趣的,有机会带上你孩子一起阅读吧:
首先我们看“龙”,第一印象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实际是这样的: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凡龙之属皆从龙。
“龙”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龙字像大口长身的一种怪兽。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金文中张口演变为似肉形,战国文张口已讹变为肉形,蜷体与张口脱离。
(考古出现的龙)
看完生动有趣的龙,我们再来看虎字,特别今年是虎年,这里祝大家虎虎生威:
但其实,在古代,虎是这样的,感觉有点萌萌的,您可以让你小孩描绘出来都可以,一定很有趣,相信您描绘出来后,和古人刻出来有的一比哦:
《说文解字》:
虎,山林的兽中之王。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大口獠牙、长足利爪、瘦长身躯和尾巴的猛兽。
象形字。像虎形,巨口锐牙,利爪长尾,身有花纹。都是头上尾下的竖写。“虎”字始见于商代。殷商后期,已经有一些很省简的写法,以一单线条代表有花纹的身躯,这成为入周以后的基本形式。西周逐渐省去利爪形,西周中晚期省去后腿形,而且长尾不再上翘,虎头下如同是个侧人形。是不是感觉很可爱。那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雀又是怎样的?是不是感觉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其实是这样的,雀很小,不像凤凰,麻雀就是我们现实中的麻雀一样:甲骨文作,由「小」、「隹」二字构成。从隹,示其为鸟类之义。从小,示其体型之义。会二字得麻雀,依人小鸟之义。雀是会意字。商代甲骨文作上部的几个点是“小”字,下部是鸟(隹),“小”和“隹”会意表示小鸟。在上古,“雀”通常指麻雀,是一种体型小巧的圆头小鸟。《说文解字》解释雀说:“依人小鸟也。”这种“依人小鸟”,据段玉裁说,就是麻雀。麻雀广泛地分布在欧亚大陆,由于多半栖息在有人活动的地区,并经常在屋壁、房檐筑巢,所以又叫家雀儿,即“依人小鸟”。后来成为一种泛称,泛指小鸟,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中“雀”都是泛指小鸟,又如“孔雀”“朱雀”“云雀”,等等。因为麻雀背上的黑色斑点和人皮肤上的斑点有相似性,因此又称脸上皮肤长的斑点为“雀斑”。麻雀觅食总在地上跳跃,于是用“雀跃”比喻人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完雀,再看看龟,这个就更可爱了,哈哈:哪怕是小孩子,也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这个可爱的乌龟,甲骨文之,像龟側面正視之形,上像頭、眼,右像龟甲和紋路,左像兩腳;像正面俯視之形,有頭、紋路之甲、四腳和尾巴。二形酷似龟样。《说文》:“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殷虚书契前编》龟在古代用于占ト,也用作货币,因以为占ト和货币之称。古代印纽多作龟形,因以龟为印章的代称。古代碑座也常作龟形,因亦以称碑座。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象征意义大致可分为一褒一贬两个方面。一者龟的寿命很长,古人视为通神之灵物,常用于ト卦,因此赋予龟以吉祥神圣的意义,如以“龟年鹤寿”形容长寿,以“龟龙”、“龟象”比喻神灵;二者龟受到惊扰或遇到危险时常把头脚都缩进壳内,因以“缩头龟”、“龟孙子”等为詈词,含有贬义色彩。最后我们再看一个蛇字就结束今天的讲解,蛇,读作shé或者yí,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一种身体圆细而长、有鳞无爪的动物,也表示贴着地面蜿蜒前行,代表一种神秘的生存方式,后引申为状像蛇的、似蛇状的等含义哈哈,希望今天的文章你们都喜欢,再次感谢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