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挖出多年前龙雕碑头运抵大孤山

5月6日,两块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40年的大东沟天后宫碑首在东港市劳动宫翻建工地现场重见天日。

(主碑首)

这两块透雕双龙盘结碑首分属《创建大东沟天后宫》主碑与副碑,该碑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年),距今有年的历史。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可谓是命运多舛,先是年拆除天后宫时与碑身分离后被遗弃于劳动宫南侧路边沟内。后来年修建劳动宫时又被掩埋于地下,直到今年劳动宫翻建时又被施工人员重新发现。

(副碑首)

这两块碑首均为花岗岩雕制,工艺十分精湛,高1.2米,宽1米,厚0.35米,重约斤。其中,主碑首正面以透雕形式刻双龙吸珠,中间为龙珠,龙珠上刻火焰纹,龙珠左右为张口龙首相对而视,龙身盘根错节,缠绕三圈,透雕四处圆孔,有腾云驾雾之感。龙珠正下方透雕一“桃”形孔洞,下方阴刻楷书“圣旨”二字,周边饰以卷云纹,卷云纹左右两侧透雕半月形孔洞,碑首下部刻水波纹。副碑与主碑不同之处有二,其一,龙珠周边刻葵花瓣纹,其二“桃”形孔洞下方阴刻楷书“永垂”二字。主、副碑正、背面图案相同。

清末时期,位于鸭绿江口的大东沟已经成为辽东半岛东部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及通商口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贾及渔民在此从事商品贸易及渔业捕劳,大东沟天后宫因此而生,成为湄洲妈祖文化在东港地区传播的重要场所。

《奉天通志》及《安东县志》都有对大东沟天后宫的记载,只是文字很少,从只言片语中难以了解当年大东沟天后宫的全貌。原《东沟县志》主编许敬文老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走访耄耋老人得知,当年的天后宫修建在东港市劳动宫现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有青砖灰瓦正殿三间,供奉天后圣母妈祖,东配殿供奉三霄娘娘,西配殿空置。前方宫门左、右两侧建有钟、鼓楼。正殿南六七十米处还修建了与大孤山戏楼面积相当的大东沟天后宫戏楼。每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三、正月十五及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天后宫都举办大型活动,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如今大东沟天后宫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勾起人们对它的回忆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及仅存的这两块石碑。《创建大东沟天后宫碑》主碑与副碑碑身现今存放在大孤山天后宫入口处左侧,这次发现的碑首已经运抵大孤山天后宫,近日由工作人员进行清理,择日与碑身合璧,可谓结局圆满。

订报

张鑫孙道俊见习记者

孙新语

见习编辑

秋怡

出品

鸭绿江晚报

?丹东日报社/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丹东市委4个巡察组反馈情况,指出这些问题!◆

丹东人,今日大风、降温~~◆重磅消息!心脏康复治疗进医保啦!

鸭绿江口新米上市!

热销开始……

长按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