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施工工艺技术
在本工程施工中,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工程施工中积极采用公司成熟的科技成果、方法及现代管理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8.4.1碗扣式脚手架系统本工程结构支撑体系采用碗扣式脚手架系统。
碗扣式脚手架系统由固定长度的立杆和短横杆组成。立杆在每步架高度处套有碗形活动盖,短横杆、连接件端部焊接专用连接头。使用时,将短横杆、连接件端部的专用连接头插入立杆碗形活动盖下,并将活动盖敲紧即可完成架子搭设。
8.4.2快拆支撑体系本工程楼板支撑体系采用先进的快拆支撑体系。
其原理是:当顶板混凝土浇筑5~7d,达到设计强度的50%左右时,即可拆除板、墙模板及大部分横撑,只保留柱头和立柱,待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时,再行拆除。
8.4.整体大钢模板应用技术本工程混凝土墙拟采用整体大钢模板体系,与专用的阴角、阳角等工具式模板配合使用,通过大模板自身所带的丝杠调节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模板的准确定位和自重拆模。
整体大模板均为钢制,这种模板系统刚度大,在使用过程中不变形,无跑模现象,可减少支撑,且支模方便,脱模安全,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整体大模板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整洁、美观,可以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
应用本技术可达到以下预期效果:
墙截面尺寸偏差≤±mm;
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偏差≤2mm;模板拼缝处高低差≤0.5mm。
8.4.4大块竹面模板应用由于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保证水平结构下表面平整度,采用大块竹面模板作水平板模板,竹(木)胶合板采用18mm厚酚醛树脂双面覆膜板材,以50mm×mm木方作次龙骨,mm×mm木方作主龙骨,主龙骨架在可调高度的支托上。梁采用50mm木板作底模,用木胶合板作侧模,侧模背面加50mm×mm木方作背楞。
模板接缝用胶粘带封闭,以保证现浇平板下部和框架梁表面光滑平整,可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应用本技术可达到以下预期效果:
板下表面平整度偏差≤mm;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lmm。
8.4.5混凝土中综合使用外加剂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活性掺合料(如粉煤灰),优化混凝土的亚微观结构,提高粗骨料与砂浆之间的界面强度,可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和外加剂和微膨胀材料,可减少用水量和混凝土收缩量,提高混凝土强度。该项技术被建设部列为建筑业10项重点推广新技术,已在国内混凝上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于年发布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l46-90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91)。
8.4.6混凝土泵送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是采用混凝土泵将混凝土输送到工作面,再由布料设备将混凝土输送到位。该项施工技术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减少施工缝的留设,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快了施工速度。
该项技术被建设部列为建筑业10项重点推广新技术,在国内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于年发布了国家级工法(YJGFl7-91)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l0-95)。
8.4.7计算机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公司十分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在施工管理中普遍应用计算机进行合同、计划、技术质量,材料采供、预决算、财务、劳务、设备管理等,采用计算机技术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施工管理水平。
在项目部内部设置计算机管理系统,为工程施工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联络和交换,实现工作流程标准化、技术管理规范化,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