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胜收雨意氤氲中的上九山古村
细雨中的古村落
这里要说到的上九山古村落呢,本来不在我们的计划之中,不是不计划,而是不知道有这么个村落也就没计划到。我们到了邹城,才知道有此古村落,于是临时插入到我们的计划之中。
上九山古村落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南二十公里处,据历史文献记载,该村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村北接朗子山,向南毗邻微山湖红荷湿地,位置优越。这座古村落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民居余套,因受伏羲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影响,现存许多文化与生活古迹,如玄帝观、爷娘庙、梁祝结拜地、秦皇故道、萧进士院、老学堂、古戏台、老廊桥、六合院及各类作坊店铺。
进入古村的门洞我们8月7日上午到了上九山停车场,当时雨下个不停,撑着伞走向村庄,先要通过一个村口的拱形门洞。门洞的上方镶嵌着刻有上九山的长方形石碑,门洞上沿砌有女墙,这是方便观望敌情并便于作战的设施。现在雨还没停,到处都是水,翡翠似的水从山上流下来,穿过树林,在青草上平滑地流淌。青石路面没有一点儿泥沙,水潴积在低处,又溢往路边的梨树林。梨树林塞满了山谷,正是果熟时节,却没有人收获,果实掉了下来,树下到处都是。
山泉顺石阶流下路边有三三两两的小货摊,但因游客太少,无人问津。谁家的小女孩穿着花衣裳,淋湿的头发耷拉在脸脥上,在浅浅的水中玩耍,没有玩伴,仍然那么专注,有滋有味。
在水洼中玩耍的小女孩在村口,可以望见后山。山不高,岩石裸露,树林一绺一绺的,有点稀拉。古村就依偎在山脚下,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山即有水,山藏水,水绕山,水是人们生存的第一条件,有水即有人家,古村得益于水,水来自于山。
村囗有个牌坊,是女娲庙。有女娲,便有伏犠,他们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庙是什么样子,女娲真是人首蛇身吗?台阶湿滑,我们止步观望了一下,一条整齐的石路从牌楼下穿过,隐没在树林,想必一直通到了岚气弥漫的山顶。
女娲庙石墙,最为环保的建材
上九山古村属于石头镇,石头镇,以石名镇,可想而知石头在该地特色中的比重。上九山古村就是石头筑成的。石头可以就地取材,石材丰富。院子的墙是石头筑成的,房屋也是石头筑成的,道路是石头铺成的,石磨、石碾、石舂,石臼,甚至石瓦和石门槛。这儿构成了一个石头的世界。
石墙石头是最好的环保建筑材料,这种源源不断的石料筑成的房子,铺成的道路,打磨成的用具,不易损坏,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古村没有污染,石头作为建筑的基本材料功莫大焉。
小巷夹水而居,耕读相宜
上九山古村坐落在两山之间。两山之间有一条小峡谷,溪流潺潺,人们便缘溪而居。有人说这里是一条河,然而不是河,只是一条山溪而已。山溪滋润了古村,调节气候,浇灌庄稼。溪流是古村生存下来并具有生活张力的根本。
萧进士第经济的安定自给,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这里设有书塾,传承孔孟之道,并应科举考试。萧进士故宅证明了这个古村的耕读风尚。
萧进士的宅第并不十分起眼,但其内部生活读书设施俱全。萧进士考中进士,并做了官,政声不错。可惜家人无理闹事,得罪了乡邻,最后只得远徙他乡。
自给自足成为不可复制的历史
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
村口的粮仓村囗的粮仓,山家小院内的石磨,房前的酒幌,门楹上的醋坊是古村自给自足的见证。
这里的作坊规模较大,以满足村内需要,同时也可能为了用于与外面世界进行商品交换。以酒道馆为例,它位于上九山古村西南侧,占地约两亩,房屋十九间,其始创于清朝初年。王氏兄弟利用上九山的天坑泉和当地的优质高粱,精心酿制,经长期洞藏,酒质醇厚,入口香甜绵久。可以想见这里交换规模小,且不是常态。古村自给自足才是它经济的根本特色。
作坊上九山村名,究竟意味着什么
关于上九山村名有一个说法,因南山东有一山泉,常年不竭,泉旁有一棵古松树,苍劲挺拔,这座古村原名古松村。元初因这里段家户多人众,古松村便改名为段山庄。到了明洪武年间,郑聂满三氏由山西迁来定居,因周围有大小九个山头,重新给村庄取名,故定名为上九山村。
关于村名,上述解释缺乏历史记载的凭借,仅凭口耳相传,显得单薄与勉强。
玄帝观我不是考证专家,但依愚见,探源上九山古村之名,最应该考虑《周易》。上九这个说法常见于《周易》爻辞。如果在卦中最上一爻是阳,那就名之曰上九,比如乾的最上一爻是阳,爻辞就说:上九。亢龙有悔。
在《周易》里,上九充满了变数,有好有不好,上九是阳刚之性,如果用的好,是个好兆头,否则容易受到挫折。上九山古村,村名来自于上九山名,此山在周围山头中,属于大山,居众山之首,谓之上九山宜然。因山名村,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风雨覆道游完上九山古村落,得诗一首:细雨笼山乡,到访宜徜徉。松掩云中路,竹扫石头墙。高下屋错落,酒醋泉酿香。良田沉涧底,覆道晚风凉。小院石磨在,窄巷宿草荒。耕读其为本,有才荐庙廊。聂郑满三氏,三百户一乡。上九来周易,美俗柔纯刚。
-08-07山东邹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