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当,泰山敢
小时,走过江边,看到这块“石敢当”,想着:“这是啥意思?”
问大人,也说不清。于是小孩子望文生义,想当然:石头敢当?打赌输了敢当石头?
因为看到“石敢当”都在墙角处,从实用性的角度又想:“用石头挡路?防止土车撞墙”
慢慢地,过了”好奇能害死猫“的少年时代;慢慢地,也熟视无睹了,看美女都好过看石头。都忘了还有这二块石头,没理由的树在哪里。
终于有一天,又喜欢上了石头,喜欢上了旧件。走在街头巷尾,再也没看美女了。当然了,也是因为乡下空巢化,只剩老人与小孩,没有美女看了。或许了,也是老了,心态变了。
但凡犄角旮旯看到旧件,都会上前瞅二眼,猛拍几张相片。也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主要也是村民也接受了有这么一个爱瞎拍的家伙,那种习以为常了,就如当年自己熟视无睹一样。
于是,又“重新发现”了石敢当,虽然,你见与不见,它一直就在那里。甚至崭新而亮丽的出现:
也有的“怀旧”版本,不经意不抢眼,就依在那个墙角边,你天天经过,还不一定会留意它的存在:
不知道不要紧,度娘知道就行。
民间传说,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挡(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挡(当)!”蚩尤仓皇落败。黄帝于是便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摄蚩尤,并最终打败蚩尤。
又有一个说法,泰山石敢当是指泰山住的个叫石敢当的人,可以驱邪降魔,所以许多人便用他的名字来吓唬鬼怪。
而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石敢当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样式,有浅浮雕的;有圆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图案;有的什么装饰也没有,只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的用意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
明初姜准《岐海琐谈》:“人家正门及居四畔,适当巷陌、桥梁冲射,立一石刻将军,半身埋之,或树石刻‘泰山石敢当’字,为之压禳。”
《抗战画刊》年第22期上的画图《泰山石敢当,勇士敌难冲》,把泰山石敢当绘成一位抗日战士的形象。
如此,泰山石敢当是远古人类对灵石崇拜的遗俗。
“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以泰山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
泰山石敢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
因此,于年12月,中国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名列其中。
小鱼儿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