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山更美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富裕的大美龙胜
雨后彩虹下的龙胜县城黄流军摄
近年来龙胜获得了很多荣誉,例如“中国品牌节庆示范基地”“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等,荣誉的背后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产业越来越兴旺,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的景象。当前,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龙胜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既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这是挑战更是使命。龙胜正全面发力,打造一个山更美、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富裕的大美龙胜。
呵护绿水青山全力打造“两山”示范县
“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两山”这一重要论述。以“两山”理论为引领,全国多地开展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近年来,龙胜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和自治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的部署,依托和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探索和丰富“两山”理论深刻内涵;并以“两山”基地建设促进龙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巩固。如今,龙胜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提升,“两山”式生态建设典型不断涌现,成为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人民富足的生态旅游示范县,树立了我国少数民族山区贫困县实践“两山”理论的典范。
龙胜森林覆盖率达到82.36%,早在年中国科学院对龙胜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并权威发布:龙胜境内空气负离子均值为每立方厘米个,对人体极具保健作用,水质、土质均达国家一类标准。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下,龙胜还将继续念好“环保经”,重点加强源头的生态保护。以维护桑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资源重点开发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加强水土保护工作,做好水生态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推进绿化造林,力争到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3%以上。
在“十三五”期间龙胜已经实施了停止新批建小水电站、禁渔、不再引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等系列措施,接下来还将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同时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环保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加强县域内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生态环保设施建设,保持“龙胜蓝”常态,展现出天蓝、地净、山绿、水清、空气新的美丽景象。
产业既“兴”又“旺”激活乡村内在动力
通过磨、浸泡、过滤、煮蒸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的芭蕉芋粉丝,粉质洁白透明,用来烫火锅或者是用酸笋和辣椒来炒都十分美味。原本这是龙胜山里人的美味,现在桂林人在连锁超市就能买到。龙胜伟江乡里木村村民石丹凤打心里高兴,她说:“山里土货进了城里的超市,村里有了新产业,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又多了一条路子。”
鲟鱼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分享鲟鱼养殖成果的画面
龙胜翠鸭养殖(潘志祥摄)
龙胜物产丰富,龙脊辣椒、茶叶、罗汉果、凤鸡、翠鸭……农产品实现深加工,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龙胜百姓实现增收走向富裕的好路子。
“到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6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3.5万亩,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一系列实现产业兴旺的目标被纳入到了龙胜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龙胜也将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多举措发力,实现产业兴旺。
罗汉果企业员工运输罗汉果进入生产加工线(吴凯旋摄)
一是抓好产业规划布局。坚持“以短养长、长中短结合”,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精准产业定位。重点抓好油茶、茶叶和旅游等产业发展。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全面打造“百千万”油茶示范带。突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龙胜生态旅游大环线为引领,全力打造龙胜全域旅游大景区、大公园。
二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利用龙胜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好“精品农业”之路。积极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抓好溯源体系建设和“订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三是进一步做好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做好农产品的包装,充分利用“全球重要文化遗产”这块“金字招牌”,把龙胜所有农产品纳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品牌包装范畴,提高产品的效益。
四是推动规模化发展。通过流转土地,选准优势产业,走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优势产业之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五是进一步畅通农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抓好农村信息化建设,培育电商主体,完善配套服务,加强冷库建设,解决农产品流通销售等系列难题。
打造宜居乡村乡村“颜值”大提升
乐江镇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距离县城37公里。全镇有2万多人,有苗、瑶、侗、壮、汉等民族,其中侗族占85%以上。
龙胜深入开展蓝天碧水保卫战,守住美丽生态。图为龙胜河道“美容师”在桑江河上作业(潘志祥摄)
“以前街上到处是坑,没有人行道,人车混行很不安全,沿街的门店也到处都是灰尘,生活在这里很不卫生。”乐江集镇上的周老汉说他在镇上生活了一辈子,乐江镇街上近年来的变化让他颇有感触:五颜六色的民居墙面统一改造成了灰白的马头墙;空中交杂的网线也要下地了,脏乱差的旧市场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新市场,盼望已久的集镇民族文化广场和鱼藕生态公园也已建成……他笑着说,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同样,在龙脊镇岳武村,“脏乱差”曾是它的代名词,路过的村民都要掩鼻而行,十分影响村容村貌。经过“三清三拆”工作,原来垃圾遍地的土地庙旁种满了红枫,变成了小公园,村民会来树下休憩、观赏。走在岳武村的乡间小路上,伴随着鸟语花香,“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到处可见,村屯步行道两旁种植的多株山茶花娇艳欲滴,古朴的吊脚楼民居在鲜花的掩映下,宛若一幅山水画。
绿水青山的美丽景色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岳武村的改变只是龙胜乡村面貌变化的一个缩影。龙胜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风貌的“颜值”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因素,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科学推进“两高”沿线85个自然村屯座房屋风貌改造,建设了10个“两高”沿线精品型村庄,打造了苗瑶侗壮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高高翘角的干栏式建筑,打造了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诗画龙脊”“福满金坑”等田园综合体,实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还将看到平野、六漫、周家等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龙胜将力争每两年打造3个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龙胜还将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水、电、路、气、通信网络提升为重点,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大改善。特别是在交通道路上,以“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为目标,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村村通”向“组组通”“道路硬化”转变。同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爱护、管护,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提高使用效益。
进一步推动村容村貌大提升。聚焦“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幸福乡村建设目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传统古村落保护等活动,真正让乡村找得到韵味、留得住乡愁。
同时,加大人居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生态修复和“四改”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生态变成“摇钱树”、美丽乡村成为“聚宝盆”。深入开展禁伐、禁砂、禁止新建水电站、禁渔等行动,全力守护好龙胜的青山绿水,建设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自然财富和发展空间。
如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龙胜未来五年的蓝图已经绘就,龙胜肩负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龙胜全县干部已经在脱贫攻坚中锤炼出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精神,为干事创业积蓄了力量,龙胜人民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切实将这些发展优势转化为推动龙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生态排头兵,在新的历史时期书写下龙胜的华丽篇章。
(图片除署名外为龙胜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记者周文琼通讯员韦吉阳吴凯旋谢永爱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