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禅寺丨被称为世间瑰宝的唐代建筑
山西省的南禅寺位于
唐代安史之乱后
佛教禅宗分为北禅宗与南禅宗两大派别
该寺属南禅宗创立,故名南禅寺
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比年发现的佛光寺还要早75年
于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春日可赏樱花,秋天枫叶红遍山野
被誉为隐藏的宝地
俯视南禅寺现状俯视南禅寺现状其始建年代不详,最早追溯到唐德宗建中三年(年)重新建设,重建前为民间参拜神灵的一座香火庙。
大佛殿现状寺院坐北朝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院落,共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是唐代原物外,山门内四合院中的为明代遗留,还有建于清代的。
殿内最初的佛像阵容南禅寺大佛殿集中保存了完整良好的唐代木结构,正是寺院的精华所在,其中还有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的唐代雕塑,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臻品,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年七七事变前夕,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怀揣坚定的信念,在人烟罕至的豆村镇,发现了我国唐代木结构的佛光寺东大殿,给了日本“中国境内无唐代遗构”的谬论一重重反击。
佛光寺然而,就在他们发现佛光寺不久,“七七事变”爆发了。考察古建之行被迫停止,中国营造学社的命运至此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因为这场侵略战争,这座古老的寺院与梁思成等擦肩而过近二十年。虽感遗憾,但,终得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告先辈以慰藉。
50年代南禅寺年,山西考古人员考察南禅寺时,根据大佛殿殿内屋梁上书写的“大唐建中三年”的墨书题辞,确证了南禅寺于公元年重修,比佛光寺的落成时间要早75年。
这个发现,意味着南禅寺是我国境内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在台外的僻静之处,与之前发现的“最早木构”佛光寺,遥相辉映。
南禅寺、佛光寺位置为南禅寺的主殿,外观形体恢弘、古朴。立于一旁的明清建筑,清晰可观其古建气势与营造技艺明显弱化,黯然失色。
据实际测量,大佛殿面宽十一点六二米,进深九点九米。
大佛殿三维图大佛殿三维图方整的基台几乎占据了院落的一半。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亦三间,平面接近正方形,单檐灰瓦歇山顶。
全殿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12根檐柱,殿内没有天花板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
南禅寺大佛殿斗拱殿内结构很简单不施天花板四周各柱头微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略高于梁,与层层迭架、层层出挑的斗拱构成“翘起”。
大佛殿转角处斗拱梁、柱、枋的结合更加紧凑,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固性,同时令出檐深而不低暗,整座大殿自然而然的形成有张有弛、抑扬有序、轮廓秀丽、气势雄浑的风格。
全殿结构简练,形体稳健,端庄大方,体现出我国中唐时期大型木结构建筑的显著特色。
在一条乡间小路,转弯处上有一个小土坡,南禅寺孤零零的寺院静静地立于其上。山谷间清新的空气和苍松翠竹相间其中,人烟鲜至的黄土坡之上亦能寻得世外桃源般的居所,不由得心生感叹:古人的寺庙选址真是精妙独特!
远观南禅寺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较少,大陆性气候特征突出。南禅寺建于高岗上,土质干燥、坚实,加之寺院高屋建瓴,雨后排水十分通畅。
南禅寺周边环境,黄土高原常年的窑洞这座庙宇免门票对外开放,来访游客却稀稀疏疏,大概是因它位于台外的穷乡僻壤之地,交通不便吧。
南禅寺门前寺院重建后63年后,恰逢唐武宗会昌五年(年)灭佛运动,中华大地上的寺庙院落惨遭被拆被毁的厄运。
南禅寺丨瓦片上的花叫滇瓦花福兮祸兮福祸相依,南禅寺地处偏僻人迹冷清,面积规模小极不抢眼,不为人所意也得幸于此,方逃过此次大型“灭佛运动”保留至今。
天灾人祸夹杂在过往的岁月中,南禅寺历经数次自然灾害的考验依然坚挺屹立,却未免人祸。
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大佛殿里的几尊唐代塑像。除甘肃敦煌莫高窟外,这些便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极其珍贵。
千年古刹惨遭人祸,抗日战争时期,寺院的建筑基址和残碑被日本侵略者放火销毁,荡然无存,我国的学者还没来得及发现研究,就彻底消失了。
据《中国文物报》报道,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并捆绑,切断电话线,强行破坏了佛坛外的钢网门锁。
被盗窃的佛像原貌窃的佛像留下的痕迹凿开了大殿里唐代佛像的胸膛,将其腹中珍宝偷走。其中文殊菩萨的背后也被破开洞口,其余佛像以相同的手段被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似宫娃”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当天盗走的还有狮童塑像。
年遗失的小石塔至今未回如今大殿的门口装上了铁栏杆,游人只能隔着栏杆远望佛像了。风雨无阻的文物管理工作人员,日夜巡防,确保寺院的安全。
然而,被盗的文物如今杳无音信,案件至今未果,“完璧归赵”确为难事,令人不由扼腕叹息。
南禅寺保存至今,离不开历朝历代的修补整理,我国建国之初分别在年、年对其结构进行了再加固工作防止倒塌,并未改变其原貌。
年、年的大修缮,则成为了一次颇具争议的修葺工程。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也有几处遗憾。
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的渤海国鸱尾大修缮之后的鸱吻年大修缮中,如果不加长出檐,大角梁就不必更换,那么至今仍是还是唐代原物;
如果不恢复台明,两座小配殿就不必拆除;
还有缴背,通檐的缴背实际上已算是增加一道栿,提高了梁的承重能力,但大修缮时南禅寺这道是分成三、四段的,显然受力效果不佳……
禅寺平面图,伽蓝殿、罗汉殿后被拆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岁月的痕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性,身处特定时代之下的人与物都必然会附带其特性,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文化的认识也都会深受时代的影响。
历史的长河里,一个时代一个朝代只是一段短短的插曲而已,古迹的身上难免会留下某些时代的痕迹。
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历史发展必须经历的,不能以偏概全,因古迹一处或是一时的改变,全面否定它的历史价值。
南禅寺现状穿越千年的历史古迹,仿若一个历经风雨沧桑的老者,他身着修修补补的衣裳,有华丽丝绸修打的补丁也有烂制粗布缝补的痕迹。
我们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古迹被维修的情况,正视历史正视古迹,虽修新,但其内部结构与建造意义未变,其包含的历史内涵亘古不变。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文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那些祖先遗留的古迹会被得到更完善更精确的保护和延续。
南禅寺历经千年,尚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仍需我辈不懈努力,身体力行。
南禅寺大佛殿后身它是中国第一古建
我国最久远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于纷乱局势中,与梁思成擦肩而过
在这里偏暗的山坳
静静书写着历史的轮回
参考文献: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李乾朗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