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话龙鼍与龙
自古以来,阳江人依水而居,历史长河里,作为阳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漠水“鼍城”,一直以来,阳江人贯以“鼍城”为“龙城”自居,对“龙”的崇拜是渗透在每个阳江人的文化基因里的,这表现在建城取城名、地方河道、道路、村庄取名以及民间习俗、建筑、饮食等方方面面。顺天地之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今天,我们的龙年话龙文化系列报道从阳江古城“鼍城”开启。
《清史稿》(志四十七)阳江直隶州载:“漠阳江自阳春入,左合轮水河,东南至河口,左合第八河,右岐为西河,又东南至州治南为鼍江亦谓之恩江也。”鼍江畔有山丘,因形似鼍,故名鼍山。宋绍圣四年(年)知州丁琏依鼍山(现江城一小即阳江学宫之后)筑起一座土城,长期以来,阳江的治地中心都在鼍山脚下,因此阳江古城别名又称鼍城。据了解,鼍(tuó)亦称“鼍龙”,一种鳄科的爬行动物——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阳江文史学者钟元照介绍,“鼍城”之名的由来也与鼍山扬子鳄形状有关。旧城完好时,以鼍山为中心,江城四周还分别有九个小山丘,现鼍山脚下仍有一条以“鼍”命名的“石鼍巷”,后称“鼍山巷”,巷中仍住有30来户人家。
阳江文史学者钟元照:其实原来这个旧城区远古的时候应该是周边好多个小山丘,我找了一下,有七八个大概能够找到,九个有点难度。
民间传说中,鼍为龙生九子中的其中一子,其形貌龙头、龟身,在江城人民心目中,“鼍”就是“龙”。
市民:我们是阳江人,鼍龙的后代差不多,看见龙很崇拜的,很好,很自强。
市民:阳江有个古城,鼍城,鼍就是以前说是鳄鱼,龙的一种,所以有人叫我们阳江龙城。
阳江文史学者钟元照:传说是龙生九子,其中一个就是鼍,其实就是扬子鳄,这个鼍山有点像扬子鳄的形状,这是一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龙龟,是霸下,就是能够负重的,能够驮碑石,龙头龟身就叫霸下,这个都是神话的说法。
每年大年初一,阳江人会有“行大运”的习俗,人们携一家老小,绕着鼍城老巷,从鼍山脚下的学宫门口出发,沿正对学宫的青云路——攀桂巷——朗星坊——锦绣街行走,祈求祝福新的一年。其中,曾经,青云路还保留着一个建于嘉庆元年的牌坊,牌坊两侧附门书写着“蛟腾”“凤起”四字,寓意宛若蛟龙腾跃,凤凰展翅,平步青云。虽然青云牌坊已不在,但鼍城改造正如火如荼进行,在龙年行大运的路线上,人们对龙的崇拜也有了崭新的方式。
鼍城“行大运”项目负责人宁军:这一次我们整体的改造,在主题设计上,包括文案的策划上把“龙”字变成我们比较核心的元素。鼍龙它的一个形象我们对它进行创意,我们做的卡通形象本身就是鼍龙的造型;第二,我们在整个行大运路线上有十大的改造节点,在改造节点里面有穿插了两个非常大的主题,一个主题就叫“鱼跃龙门”,专门一个龙门的造型,当地的龙的文化在沿线过程中做了一些装置。
千余年“龙气”滋养的鼍城,在漠阳大地孕育出众多“龙迹”,有“龙潭秋水似錚鸣”的罗琴山“龙潭”,有“河湾盘绕似游龙”的城西“蛟龙湾”,在阳江民间,陆上有舞龙,水里划龙舟,空中有龙风筝。可以说,每一个与“龙”相关的背后,都凝聚着阳江深厚的人文历史。
记者:毛军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