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官职到底有多大
数千年的封建史,无数帝王将相皆成过客,只有他在民间赢得了生前身后名,甚至死后被奉为神明。
包拯,字希仁,北宋著名政治家。他不是宋朝最大的官,但他是宋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最为人知的官员。时至今日,他依旧是法律公正的象征,是铁面无私的代名词。
包拯活着时候被人们称为“包青天”,死了被后世供奉为神灵,传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死后是阴间的阎罗王。纵观中国历史人物,被后世奉为“公”的寥寥无几——周公、关公、包公。
传世包拯像与他基本同时期的官员如范仲淹、寇准、司马光、王安石等人,不论是官位还是爵位,都比包拯高了许多档次(丞相、公爵),但是对后世的名气影响力来说,除了寇老西还能稍微与包拯抗衡一下,其他三人基本跟包拯不在一个档次。
那么被人熟知的包青天,到底是多大的官呢?有些戏曲或者评书里说包拯是“包丞相”又正确吗?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包拯的官爵和职务。
一、开封府尹是怎么回事?
包拯最被后世了解的官职是——开封府尹。正是在这个岗位上,包拯完成了“包青天”这个光辉形象的塑造。民间戏曲和小说中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铡庞昱》等故事都是包拯在这个岗位上的经典案例。
那么,包拯真的当过开封府尹吗?答案——不是!
开封府,北宋时期的首都,又称东京汴梁。开封府尹主管京师的治安、民政、赋税、司法等政务,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而且权力更大。开封府尹官阶为一品或二品官衔,北宋时期大部分为储君或者亲王兼任,如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宋钦宗;有时候由宰相或者尚书兼任,如寇准、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也包括大家熟悉包青天。
划重点和唐朝的中书令一样,因为李世民在登基前做过中书令,所以李世民以后,就没有大臣做过中书令;
宋朝是因为赵匡义在登基前做过开封府尹,所以赵匡义以后,就没有大臣实授过开封府尹,而是——权知开封府事,说白了就是寇准、欧阳修、范仲淹等人是干开封府尹的活儿,但是都统统是代理。
包拯戏曲形象二、包龙图是什么意思?喜欢京剧的朋友都知道,著名曲目《铡美案》中有这样一句唱腔: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那包龙图是什么意义?又是多大的官?
龙图阁,建筑名。北宋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就建立一阁。
龙图阁兴建于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期间,主要藏储宋太宗御书、典籍、图画等,还包括宗室的名册、谱牒,相当于北宋皇家图书馆。
宋真宗景德四年(年)设立龙图阁学士这一官职,官阶为正三品。学士下设直学士、待制、直阁等官职,其中学士、直学士、待制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龙图阁直学士(从三品)是包拯权知开封府时候的附加官职。这有点类似于清代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东阁大学士。而包拯是龙图阁直学士,就相当于龙图阁协办大学士。所以《铡美案》中权知开封府的包拯自称包龙图。
三、包丞相是真的吗?
在评书《白眉大侠》中,蒋平、徐良等人又称包拯为”包相爷“,那么又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包拯后来担任过三司使。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比后来的户部尚书要高得多。
北宋前期,为了分解丞相的政权,设立中书门下,岗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副丞相),如范仲淹、王安石先后担任此职务;
为了分解丞相的兵权,设立枢密院(类似于现在国防部但权力高于国防部),岗位是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北宋著名词人晏殊不仅担任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更担任过枢密使。就是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
为了分解丞相的财权,设立了三司使。三司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副使,不仅掌管天下各州县的财政事务,更涉及到了除了刑部之外的吏、户、礼、兵、工五部,甚至连中央部门也进行染指。所以三司使是一个没宰相名却有宰相权力的实权岗位,职务略低于枢密使,当时称为计相。
我们熟悉的包青天,不仅担任过三司使,也担任过枢密副使,这些岗位类似于分管北宋当时全国财政和军事的副宰相。所以戏曲和评书中称包拯为“包丞相”也是正确的,但不是在他“权知”开封府的时候。
四、包青天有爵位吗?
我们都知道,与包拯基本同时期的宰相级官员死后都会被皇帝追赠爵位的,比如寇准是莱国公,范仲淹是楚国公,司马光是温国公,王安石是荆国公。那么包青天死后是什么爵位呢?
包拯去世后皇帝追封——东海郡开国侯。这是沿袭唐朝的爵位制度,唐朝的爵位分为亲王、嗣王(世袭亲王继承者)、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仅次于国公的是XX郡开国侯。由于包拯担任的枢密副使、三司使相对担任过参知政事的寇准、范仲淹、司马光等略微低一些,所以爵位也比他们稍微低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