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台湾,带走了一大批大师,这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儒释道,即儒家、佛家、道家。这三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语言体系之中。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然而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这三种哲学思想变成了民哲,三家所谓的领头人,都进入了政治权力中心,历代皇帝或者统治者也都愿意扶持某一家或者被某一家扶持,于是每个朝代的统治者使用的御民之术就在三家之中变换。

因为科举考试,国家的统治阶级需要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而本就被儒生所把持的朝廷官场,自然是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一价值观,但只有一种思想是不够的,虽然独尊儒术,但各种思想还是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土地上。

于是佛家和道家,就成为了民间的宗教信仰,统治者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尊崇某一方,盛世崇道,乱世用佛。

而儒家的儒生们,无论乱世盛世,都想着治国平天下,三不朽而成圣人。渐渐地,儒学被这些儒生变成了儒家,最后变成了儒教。

在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后,儒家思想被成为了糟粕,那时候年轻的一代们,都在全国上下进行着反儒的运动。在清朝的时候,儒教被一些儒生分化出了一支孔教,这支儒家分支拉扯着孔子后人衍圣公的虎皮,让儒学变成了一种令人作呕的压制自由思想的东西,其“成果”就是我们熟知的八股文。

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民国政府废止了读经,因为很多人觉得清朝的崩坏,孔教有着很大责任。

儒学在民国初期失去了其中国官方思想的地位,但在民国政府后期,蒋介石政府又重新尊孔,祭祀孔子成为了国家祭祀。

在年的时候,蒋介石取消了衍圣公称号,这个传承千年的孔子后人称号终于画上了句号,但作为孔子第77代孙,第31代衍圣公孔德成,这个末代衍圣公的任务却没有结束。民国政府将孔德成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由孔德成主持国家祭祀,又将孔教之风吹了起来。

但一个政府的强大不是靠祭祀和宗教,在年,蒋介石最终败退台湾。

民国政府和国民党军队,在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攻势下,所谓的万大军,被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解放军打出了卓越的三大战役。蒋介石政府在日薄西山,行将就木之时,其幕僚团队给出了退守台湾的方案。

在蒋介石完全看不到希望后,蒋介石同意了这个方案。民国政府把他们能够带走的各种东西基本上能搬过去的都搬了过去,库存黄金、美元现金、武器装备、机密文件.....

作为一个玩弄权术的人,蒋介石不仅想着以后有机会靠这些物质基础反攻大陆,还想着以后怎么统治人民。他还带走了儒释道三家的领头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自然在其中,而道家领头人自然是来自龙虎山天师府的张天师,佛家选择了蒙古喇嘛教的活佛。

三者都是世代相传的称谓,都是儒教、佛教、道教的信徒们所信仰的思想的一个具象映射。

蒋介石幻想着未来依靠这三人能够重新获得人民的支持,但幻想终究是幻想,宗教思想是比民哲还无用的东西,思想中的东西都是无法真正的立足于这个世界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面前,这些旧时代的宗教思想都是纸老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中取经而来的东西,摒弃了黑格尔的神学思想,超越了宗教性,能够有力的进行社会实践。

但作为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我们还是应当客观地去洞察这其中的荒谬,讲讲常凯申带去台湾的这三位三教领头人。

儒教孔德成,道教张恩溥,藏传佛教罗桑班第达丹毕蓉梅,封号为衍圣公、天师真君、章嘉活佛。

这三种称号在他们三人一出生时,就一直伴随着他们,除了孔德成没了衍圣公称号,张恩溥和罗桑班第达丹毕蓉梅都没有被改变封号。在孔德成15岁的时候,年轻的孔德成在感受到新时代已经不再适合世袭爵位,遂请求民国政府取消了自己的衍圣公之称,那时候的孔德成还没介入政治权力圈,能够接收新文化运动思想。

在取消自己衍圣公封号之后,孔德成跟随各路名士学者学习各种知识,在弱冠之年的孔德成,一样有自己的抱负和胸襟,但时代并没有让他跳出自己孔子后人的限制。

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多次邀请孔德成前往日本参加日本的孔庙典礼,但孔德成都坚定的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在曲阜沦陷前夕,孔德成夫妇被民国政府转移到了武汉,之后孔德成在武汉发表了自己的抗日宣言。

年轻的孔德成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民族精神,但苦于自己的身份,最终被蒋介石安排到重庆主持成立孔学会,继续发扬他的姓氏的“伟大”,但他自己的思想其实并未被困在儒学之中,他依旧向往不一样的东西,于是他继续拜师求学。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任他为中华民国国民代表,但他无意参政,甚至去了美国考察,做了耶鲁大学的研究员,之后辗转各地旅行。

在年民国政府垮台前夕,被国民党政府带去了台湾。

刚到台湾的孔德成其实不知道干什么,只能等国民党当局安排,在年被安排到了台湾大学做中文系和人类学系做教授,主讲“三礼研究、金文研究”。

在蒋介石看不到反攻希望后,蒋介石又重新提起了孔德成这枚棋子,让孔德成出任了所谓的“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孔孟学会”理事长。

本来已经跳出孔学的孔德成又被拉扯进了孔学,在此之前他本来还担任着台北故宫博物馆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为了弘扬“国粹”,甚至还和一些名士成立了一个“六修书画会”,本想着在大学授课之余,可以有点其他的东西钻研,但最终还是被蒋介石拖回了孔姓这个他不能改变的姓氏作用之中。

在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执政时期,又把孔德成任命为台湾地区“考试院”院长,他还是没能逃脱被国民党政府控制,已经不再年轻的孔德成,也就放弃了挣扎,被台湾政府随意摆弄,在年被台湾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但孔德成自己表示在台大五十年,贡献甚少,颇为惭愧。

孔德成在年病逝于台北,台湾政府举行了所谓的“国葬”,而孔德成这位末代衍圣公其实也终于摆脱了一切,没有了孔姓的牵制,没有了政府的把控,死去的那一刻,他才真正的得到了自由。

在被蒋介石带去台湾的这些年之中,一直被蒋介石用于政治目的,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破灭之后,也没有放弃这枚棋子的功效,而孔德成的一生在年轻时有着自己的想法,但一生都没有逃离孔姓对于统治阶级的把控,从出生百日被封为衍圣公,再到自己请求取消衍圣公,到最后被各种摆布,他的一生其实和溥仪颇为相似,一个末代衍圣公,一个末代皇帝,但留在大陆的溥仪最后得到了自由,而孔德成的葬礼甚至都被台湾当局所政治化,终其一生,何其可悲。

而作为天师道第六十二代天师的张恩溥,幼年也是饱读四书五经和各种道家经典,在嗣汉天师府度过了年少时光。青年之时游历于上海、苏州等地,四处传教,抗战时期,张恩溥回到了龙虎山,一直等到抗战结束,张恩溥又重新活跃于各种宗教活动中。

在年,张恩溥在上海准备创建上海市道教会,结果自己却没有当上会长,被上海玉皇山福星观的李理山当上了会长。之后他们因为争夺地位和经费问题,最后这道教会也跨了班子。

在此期间,他和蒋介石政府联系上了,而蒋介石给他了一个第二十军副军长的头衔,这个名义上的头衔把张恩溥绑在了蒋介石的绳子上,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时,张恩溥也只能带着儿子和祖传“玉印”“法剑”去了台湾,大陆的龙虎山天师府,也就断了传承。

到了台湾的张恩溥,其实已经算是一枚弃子,在蒋介石还在大陆之时,张恩溥本就是一枚被蒋介石中途拉拢的小棋子,无关紧要。

张恩溥在到了台湾后,就隐居在了台北市的大龙峒觉修宫,但张恩溥知道自己被蒋介石抛弃了,就需要自己来牟取权力和利益。遂于年创建台湾省道教会,并且设立了“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处。

这个台湾的小天师府和张恩溥创建的台湾省道教会,台湾本土道统道士都不太认可,而作为弃子的张恩溥深知只能自己运作一切,让天师道在台湾生根发芽,做出一番事业。

在年的时候,张恩溥又设立了道教居士会和道教大法师会在小天师府中,而且重金聘用台湾各地道行高深的道士为大居士,委派道行资质深厚的法师为大法师。

在此之际,张恩溥在台湾进行道教扩张已经有7年之久,却被台湾当局让政府的立法委员赵家焯接任了台湾省道教会的理事长。本就是弃子的张恩溥现在因为跳得太高,被蒋介石政府给排斥在了权力圈之外。

张恩溥在台湾渐渐失去影响力后,他又想到了新的传教之路。进而向东南亚地区传教,在年率领道士团体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宣扬道教和讲授法箓,在东南亚地区逐渐有了广大的信众群体。

于是在年,张恩溥又重新回到台湾省道教会的权力中心,而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华道教总会,并在年当选为首届理事长。

张恩溥在台湾再次发出了他的声音,他知道以前让他离开那个中心的原因是在于台湾各个道派之间的对立,而他的天师道、台湾省道教会树大招风,成为了台湾当地道派的公敌。在创建中华道教总会后,他一边建立台湾各个道派之间的联系,一边扩大自己在海外的道教影响力。

但人算不如天算,本想再次大展拳脚的张恩溥于年冬羽化。他的种种措施还没落地,而自己的长子张允贤在早年间也已经去世,张恩溥的诸多夙愿,只能付之东流。

他临终时嘱咐后人要重振嗣汉天师府,重振天师道,希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

而其后他的血缘堂侄张源先继任了第六十四代天师之职,张恩溥另外的一个儿子张美良,在他羽化之时只有13岁,本应是张美良继位天师,但因年龄太小,被张源先篡夺了天师之职,一直到年张源先去世,张美良才道出了真相。但张恩溥生前定下的方向,早已被张源先篡改一通,天师府也变成了乌烟瘴气的地方。而张美良长大后在台湾桃园县担任了半辈子小学教师。

张恩溥此人被蒋介石带去台湾后,不但是弃子,而且还受到了打压,孔德成被蒋介石政府控制,张恩溥被遗弃打压,他们自己的抱负都付之东流,都是可怜之人。

而最后再来看看第七世章嘉罗桑班第达丹毕蓉梅。

他是在清朝光绪年间被光绪帝封为第七世章嘉呼图克图,那年他八岁。

之后在中国各地学习,在11岁的时候便去了五台山、多伦诺尔等地讲经说法。在年,民国元年的时候,他就代表五台山、内蒙古及青海各寺院向民国政府祝贺,表示赞成共和并劝导内蒙古各旗王公贵族归附民国政府。

在内蒙古拥护民国政府后,民国政府也给出了回应,加封七世章嘉为“宏济光明大国师”,年俸银为一万两。

之后的年,七世章嘉在蒙古某些人的分裂活动中,为维护中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最终年,在北伐战争后,加封七世章嘉为“净觉辅教大师”。

31岁的七世章嘉,在之后的许多年中,为抗战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家统一问题也是坚定的站在统一的一边,为蒙古和西藏的统一事业殚精竭虑,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号召全国一致抗日救国,多次拒绝日本的威逼利诱,继续在所到之处宣传抗日救国,在之后更是冒险南迁,共赴国难。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晋封为“护国净觉辅教大师”,之后担任了国民党政府多个职务,创建了中国佛教会,并出任首届理事长。在全国解放前夕,被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带去了台湾,但他并没有受到控制和打压,在同年,率领佛教代表团参加了日本东京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大会,并且请回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这一件事也是广为人所熟知的佛教大事。

之后七世章嘉在台湾传播藏传佛教,并且在蒋介石的台湾政府中担任一些职务,提出了《监督寺庙条例》,为台湾的佛教发展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七世章嘉在年台北圆寂了,并没有在台湾大展拳脚,只是在宗教事业上有过一些建树。

但纵观七世章嘉的一生,生于清末这个国家动荡之际,支持孙中山先生的共和理念,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反对分裂上也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后抗日战争更是身体力行,在面对日寇威胁时临危不惧,义无反顾赴国难。在宗教事业上,也做出了大贡献,从日本请回了玄奘法师的顶骨,无愧于“护国净觉辅教大师”。

相比孔德成和张恩溥,七世章嘉更为自由而且出彩。

蒋介石带去台湾的大师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却没有实现,宗教文化上的正统,并不能改变蒋介石政府的无能和腐败,也不能让人民选择蒋介石政府。

关于儒释道,这三种中国传统思想,在二十世纪的大变局之中,早已经失去了思想的力度和张力,无法为民族振兴做出多少贡献,而作为宗教化的儒释道更是封建糟粕,而这三教领导者更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国民党资产阶级买办政府联结在一起,成为了一体的利益阶级。

去往台湾的儒释道正统宗教领袖,最后都去世在了台湾,但生前他们都是眷念着大陆,在蒋介石反攻大陆无望后,各自就进行着自己在台湾的宗教学术传播,而七世章嘉圆寂的早,没有孔德成和张恩溥在晚年的煎熬,那种两岸相隔的思乡之苦,在跟随蒋介石去往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人员、国民党军队和社会各界人士,后来都有着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蒋介石去世后,无数人都开始溢于言表。而他们最终大多数人都能再次回到故乡,看一看那些曾经两岸相隔的人和物。

他们这些众多“大师”之中,最后牟宗三扛起了儒家大旗,佛道则是人才凋零,台湾政府和台湾的当地宗教,局限了完全宗教性的道教和佛教,但学术建树枝繁叶茂的儒学,却在台湾蓬勃发展,牟宗三将传统儒学和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西贯通,儒学新儒派成为了新时代的科学哲学,孔德成的衍圣公也就真正的成为了过往云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