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堤安龙人的后花园

端五事后,就是七月

盛夏的风吹拂过十里荷花

也吹醒了一池的荷花

荷塘十里

荷叶田田、荷花亭亭

风吹荷动、游鱼相嬉

好似碧波蓝天间

打开一副垂柳夹岸、荷香十里的优美画卷

”接天莲叶无尽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自古以来

众人便绝不惜惜对荷的嗜好和夸奖

世代临荷而居的安龙人

则更是对荷花私有一份情素

以至说

“十里荷塘是安龙人的后花圃”

也绝不夸诞

堤坝虽小

却挡不住安龙人赏荷的亲切

安龙人最喜爱做的事

就是在暑热消失的黄昏时间

与亲朋相约桥上亭中

闲逛十里荷廊,闲聊家常里短

孩童儿投食逗鱼、大人亭中赏荷

伴着“咔咔”的相机快门声

就是一张盛满了笑语欢声的时间旧照

隔着相片好像都能闻到那高雅的荷香

无不让民赏心悦目,似乎置身瑶池当中

招堤,始建于公元年,由总兵招国遴提倡修筑,后代遂仿“苏堤”和“白堤”,取名“招堤”以示忧虑。现方今又以贵州迄今保管最完备的古代水利工程而驰名。张之洞曾在此渡过其年少时期,所做《半山亭记》道:“城东北隅,云峰耸碧,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安龙招堤的史书,也许回溯到年前,早在清代的时间,此处就是安龙百姓赏景散心好去处。

荷花(学名Nelumbonucifera),《华夏植物志》收录其称呼“莲花”出自《本草提纲》,除此除外尚有“芙蕖”、“芙蓉”、“菡萏”等别称。荷花为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木本植物,南北各省均有栽植,花期为6-8月。

春末夏初,池水犹清

招堤已初现葱绿

荷叶微绽

亭桥浮于绿水,闲逛桥上

就是倘佯辽阔花海

和风过处荷香袭人

给每一个足印都染上炎天的滋味

走着走着

走过回环曲桥

便到了五座联缀的赏荷亭

偶有照相师和画家留恋于此

碰见了,当然也就超过了一场

视觉与灵感碰撞的盛宴

一池波漾

满湖荷花香便沁然溢出

闲逛湖畔

眺望碧荷接天、粉荷柔嫩

近观游鱼相嬉、玉莲含金

立足湖畔

景象便活了似的

只见绿柳摇摆、荷浪翻腾

和风裹挟着幽芳劈头而来

图片/王荣江

起先

荷花含苞稍展

像位嘴唇微启

将言而未语的蜜斯

没过几天

瓣叶便由内而外逐渐舒打开来

一花一天下

一朵花内自有天下

接着是怒放

若以此时招堤如诗

就是“接天莲叶无尽碧”

就是“水光涵山色,荷香杂稻香。”

少不了鲜艳的女郎于堤岸赏花影相

不是西施,胜似西施

邻近细观

“叶之葱绿,花之绯红,蕊之淡黄”

三色互为衬托,明朗而秀气

偶有蜂蝶翱翔环绕

又添了一分伶俐当然

放眼望去

绿海辽阔无边,繁星粉饰此间

和风拂过湖面,花顶风起舞之际

不忘洒下荷香阵阵

和风便醉了

“翠减红衰愁伤人”

繁荣易逝,朱颜易老

夏荷亦难逃凋落的宿命

但是,零落的花叶间

却有一物临风伸直耸峙不倒——莲蓬

此时的荷花枝干

虽消瘦而不失苍劲

莲蓬粉饰其上

略微垂头,略显调皮乐趣

至此

荷花竣事了“濯清莲而不妖”的终身

而“出淤泥而不染”的允诺

便交由莲蓬续写

莲蓬有莲房、莲子和莲心

三者皆可入药

莲子更是做为食材被人熟知

莲心心伤

似是在豪爽赋予之余提示人们,食苦思甜

采莲人也应是深谙于此

才会有“垂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般美妙的诗句散播于今

荷叶

任卷任舒

既如仙如梦

又不因而而失时令

荷花

有含苞待放的前期

也有争相盛开的盛花期

总共的灵气,都会聚如许

一概都美的那末无邪当然

如有机缘

必要要来招堤

看尽十里荷花

细品《半山亭记》

俯身闻一闻荷香

垂头听一听夏令物语

……

文字:彭欣雨、郑维琰、张佳佳、唐心悦、高毅、韦天龙

图片:王荣江、韦天龙

排版:韦天龙、金宸

考核:张流励、黄纤玉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1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