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文明擦亮清廉乡村的

本文转自: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4月17日(通讯员秦文婕)“男女老少全出动,监督治理大家来,理论政策传思想,文化文艺共搭台……善行义举传乡里,夜不闭户大门开,移风易俗我做起,文明新风吹进来……”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以村规民约作为清廉乡村建设重要抓手,与当地村民议事、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等内容相融合,激发群众建设清廉乡村的内生动力,擦亮清凉乡村廉洁“底色”。

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角”

自推行《村规民约》以来,乐江镇地灵村村民人人有戒律、事事守规矩、处处做表率,《村规民约》成了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成为群众自治的有效手段。村干部干事创业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促进乡风民风塑廉风。

“做工回来,邻里乡亲聊聊哪家卫生做得好,小朋友丢零食垃圾都丢进垃圾桶,房前屋后也更干净卫生啦。”该村护林员吴广军从罗汉果地里返回家的路上,一脸幸福地说道。

地灵村总农户户,总人口人,是该镇最大的一个村,推进民族文化、环境整治、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进展缓慢,群众参与度、满意度不高,村屯社会治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我们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主体作用,将人居环境整治、平安建设、古村落保护等纳入村规民约,带动村民共同建设幸福美丽家园。”地灵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广崇说道。

今年来,该村群众自觉签订“文明过节”“共筑幸福家庭”承诺书多份,开展“以清为美明初心以廉为荣践行动”志愿服务活动5次,为推进清廉乡村建设注入“廉动力”。

广场上“欢声笑语”颂清廉

今年来,龙胜镇双洞村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纳入村规民约,构成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红白喜事开支少了,环境变得干净卫生,左邻右舍和睦相处,我们的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过!”潘大妈快乐地往广场走去,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燃放烟花爆竹易引起山林、民居和粮库火灾。双洞村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入手,建立完善不敢放、不能放、不想放的机制,对违规处罚做出了相应规定,还召开火塘会、田埂会、山歌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减少农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共同营造和谐美好家园。

“禁燃后村里变得安静起来。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带动下,成立了双洞村星辰艺术团,组建了“大嫂子舞蹈队”、“少儿先锋朗诵队”,全村男女老少晚上和周末在广场上载歌载舞、深情朗诵,欢声笑语聚正气扬清风。”广西日报派驻双洞村第一书记黎鑫表示。

今年来,该村组织文艺志愿者开展文艺演出3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攀比风”“人情风”势头蔓延,更有效地促进清廉乡村建设,树立清廉新风,提高“廉洁指数”。

红色接力话使命

平等镇龙坪村把挖掘红色资源、建好红色基地纳入村规民约。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红色长廊、红军广场、颂党恩戏台、红色讲堂等设施建设中,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成为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红色文化乡村。

“年1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敌人设置在湘江沿岸的第四道封锁线后,翻过老山界,分三路自东而西通过龙胜东北部......”平等镇纪委书记杨理斯在龙坪村红军楼前为平等红军小学的学生们深情讲述红军长征过龙坪时革命故事,让学生们近距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党、爱国情怀。

龙坪村丰富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村琵琶文艺队、红色讲解队组织学习考察以提升文艺创作和讲解能力和水平,创作《红军长征过侗乡》琵琶歌,接待国内研学团体40余场次,党员干部近人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牢记红军长征过家乡的历史,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龙坪村团员青年石木兰说。

“时代前行的自治法治德治需要在传承中凝聚。我们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进一步强化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意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行村规民约,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加强清廉龙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