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少数民族风俗美食和壮观的龙脊梯田
桂林少数民族风俗,美食和壮观的龙脊梯田
.11.03
年10月,利用回家探亲的日子去了一趟桂林,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的四天。桂林山水甲天下自不必说,书上画上电视上看的多了,反觉得眼见的没有那么美了,总在寻找心中画卷,哪里有呢!倒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少数民族,对他们的民俗深感兴趣,第一次看梯田,它是那么的壮观,留下深刻印象。
广西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瑶族,苗族和侗族。这次见到的是瑶族分枝的红瑶族阿嫂。她们有三大特点,头发当帽戴,耳环似手镯,走路如飞跑。
美丽的阿嫂,看她的头发多么的乌黑亮丽,没有任何特别的装扮,就是一个在路边买小饰物的阿嫂,纯朴自然美。
红瑶女子一生只剪两次头发,一次是出生天的时候,第二次是18岁成人时,剪下的长发要一直保留着,平时掉下来的头发也留下来。不管妇女们年纪多大,个个都是满头青丝,绝无一根白发。她们把每天做饭淘米的水贮存起来,经过火塘的烘烤加热发酵后用来梳洗头发。长发在密制在淘米水中充分吸收营养能量,再用山泉水洗净,然后梳理凉干。
瑶族的婚姻风俗更奇特,有爬楼求爱,隔墙论婚之说。导游小哥给我们讲的很生动,要想知道谁家的姑娘漂亮,只要看她家后院的竹杆光不光滑了,漂亮爬的人多了,竹杆自然光滑了!爬楼的时候,还要带上三宝,糯米糍粑,斗笠和手镯。糍粑是用来防姑娘家狗的,少数民族大多住在山上,家里都有养狗看家的,第一关要把狗哄住了。斗笠干嘛呢?大晚上的,小伙子在爬杆,姑娘若是不满意,就会泼一盆洗脚水下来,又臭又脏,只好用斗笠来挡着了。若是爬杆成功了,姑娘打开了窗户,这时就要送定亲礼物了-手镯。
这只是求爱成功了,接下来是试婚三年,小伙子搬到姑娘家来住,但不是同居不要误解。前两年是劳动考验期,家里的重活累活,犁田耕地,砍柴烧火都要干,如果哪天早上起来看到桌上放着两根筷子,一个鸡蛋,那就是告诉你,快快滚蛋……有幸过了考验期,第三年是准备婚礼期,小伙子要开始学做木工活,学造房子,还要学会识别各种草药治病。
旅游自然少不了美食
竹筒饭,把山兰稻放进新鲜的粉竹或山竹锯成的竹筒中,加适量的水,再用香蕉叶将竹筒口堵严,放在火堆中烤熟,当竹筒表层烧焦时,饭就熟了。劈开竹筒,米饭被竹膜所包,香软可口,芬芳四溢。
同样的方法做竹筒鸡。当竹筒打开时,看到了竹筒内膜,才是真正的的地道的,在城里竹筒会重复使用,看不见竹膜的。
你看到了吗?刚打开的竹筒还连着呢!
烤竹筒饭同时熏肉
熏肉
沁人心脾的东方魔水龙脊水酒,糯米家酿的,醇香四溢,我也喝了满满两杯,甜,爽。
龙脊辣椒也是一大特色,鲜红透亮
龙脊梯田,是在龙脊山上开发出的梯田,叫龙胜梯田,又称为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龙脊山,距县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
龙脊梯田分为金坑(大寨)瑶族梯田观景区,平安壮族梯田观景区。我们参观的是平安壮族梯田。
座旅游车一个半小时从桂林市到龙脊旅游景点,改乘景点专车爬環山公路半小时上去平安寨。
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在龙胜已经形成,传说先民为逃离战争而来到这里。龙胜梯田始建于元朝,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规模,历时多年,海拔最高米,地势陡峭,雄伟壮观,堪称世界梯田原乡。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他们的子孙后代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开垦出一块又一块新田地。
七星伴月是龙脊梯田的精华,海拔高度米,是七个小山顶梯田和一个大的山顶梯田。整个山都是窄窄的梯田,而田埂则像是划等高线。优美的曲线,似舞动的锦绸。
劳作的人,是他们一代代在创造奇迹,创造历史!
从平安寨入口步行上山10几分钟,在寨里的酒店吃午饭,上面的美食。休息片刻,导游给大家来回2小时时间上山观梯田。来回爬山大概30分钟,所以真正观赏点时间就1个半小时。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色,惊叹不已,恨不得每走一个台阶都要照许多片片,等到终于来到最佳观景点的时候,时间也不多了,重复的不停的照啊照啊,甚至连个角度都没有换,前面拍的都枉然了......
对于梯田是如何灌溉的,我恐怕和你一样,那是个不解的谜,只有百度一下龙脊梯田如何灌溉。
图文:JY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