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从一位老外的山水之旅看中国之

04:20

新华社合肥8月7日电 年深秋和年盛夏,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外籍教师沙赫布兹花了两周时间,从大别山深处到长江沿岸,跟脱贫户一起放牛,和上岸渔民一起抓小龙虾,给可爱但濒危的江豚喂食……

这位29岁的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在“山水之旅”中熟悉中国、了解中国,对中国也有了新的感悟。

与上岸渔民、脱贫户成为朋友

胡厚财是沙赫布兹在长江边上交到的第一位新朋友。这位皮肤黝黑、话不多的汉子以前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渔民,有两艘渔船,常年在长江靠捕鱼为生。

为了保护长江,中国开始实施十年禁渔,胡厚财夫妇和其他渔民一起告别“水上漂”,在岸上开始了新生活。

“当地政府提供了5万元补贴,还提供养殖小龙虾的技术指导,我们开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面积超过亩。”胡厚财说,年,靠着养小龙虾和种大米,他们挣了16万元。

6月17日,沙赫布兹(中)和胡厚财夫妇在家庭农场前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刘方强摄

从在船上除了渔网“一无所有”,到上岸建立属于自己的家,添置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胡厚财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中国人常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胡厚财这样的人正在为保护长江和周围的环境贡献力量。上岸后,他们拥有了更好的医疗保障,后代也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沙赫布兹说。

年深秋,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镇天寺村,沙赫布兹认识了另一位朋友——脱贫户葛大力。

“他家的房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沙赫布兹说,一段石头台阶的两端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一边是已成为牛棚的破败老屋,一边是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的两层楼房。

曾因病致贫的葛大力,通过政府帮扶和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贫困。

沙赫布兹在安徽省潜山市天寺村和脱贫户一起放牛。视频截图

“虽然山村和城市的生活条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你可以感受到中国在实施大规模减贫措施之后,农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沙赫布兹说。

基础设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沙赫布兹已经在中国工作生活了4年多。他游历过全球30多个国家,但从没见过像中国这样重视基础设施投入的国家。

沙赫布兹“长江之旅”的第二站是安徽省芜湖市。在这里,他参观了一座去年刚刚开通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这座大桥下层的商合杭高铁线路,连接起了河南、安徽和浙江三省。

安徽芜湖长江三桥。(中铁大桥局供图)

这是芜湖市的第三座长江大桥。大桥历经5年建成,耗资超过亿元。

年,长江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在武汉建成通车。如今,万里长江上有超过座现代化的大桥,更多的大桥还在建设中。

在芜湖,每天往返大桥两边的有上万人。沙赫布兹感叹,长江大桥为方便中国人出行以及中国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去年秋天,沙赫布兹第一次乘车穿过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这条总长近公里的道路,既方便了山区人出行,也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路向着深山进发,路过磨子潭镇宋家河村,沙赫布兹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宋家河村以前是一个闭塞破败的小山村,快速通道修好后,村子经过打造,变成了一个网红打卡地。”当地人说。

从年年底开始,霍山县启动电力改造,总投资近7亿元,为深山里的人们带去稳定的电力。“随着道路、电力设施的提升,现在山里的人们不仅拥有美丽的风景,生活条件也大大改善。”沙赫布兹说。

在他看来,中国对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就是在给当地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路通了,当地人可以走出去,外面的人也能走进来;有了稳定的电力和网络,山里人获取信息和城里人一样快捷。

中国减贫工作让人钦佩

在沙赫布兹眼里,中国的减贫工作、中国为生态保护所做的努力都让人钦佩。

在去年秋天的旅途中,沙赫布兹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遇到了一位当地“网红”张传峰。

沙赫布兹(右)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和“脱贫户网红”张传峰一起直播。新华社记者陈尚营摄

张传峰原来是贫困户,身体有残疾,体质差。年,张传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租下门面、开起网店,售卖当地土特产。因为山货品种丰富、质量过硬,支持张传峰的人越来越多。

目前,张传峰在社交平台上有近10万粉丝。他不仅卖自家农产品,还帮助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增收。

“当地政府给了他引导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很努力,有头脑,所以他才能成功。这样的故事很励志。”沙赫布兹说。

今年“长江之旅”的最后一站,沙赫布兹来到安徽省铜陵市大通古镇。在这里他认识了江豚饲养员张八斤。

江豚在长江里生活了万年,被誉为中国“微笑天使”。江豚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洞庭湖两个大型通江湖泊,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年,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迁地保护饲养江豚。20年过去,江豚的数量已达到10头。

在张八斤的现场教学下,沙赫布兹体验了江豚的喂养。从事饲养员职业17年,张八斤熟悉保护区的每一头江豚。近几年,看到江豚的数量越来越多,张八斤非常开心。

“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大城市,也去过其他国家的农村,但对中国的农村、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一直不了解。”沙赫布兹说,今年和去年分别走访大别山和长江沿岸,对他来说是对中国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

未来,沙赫布兹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山水之旅”,更深入地领略中国之变。

策划:刘菁、赵丹平

统筹:卫铁民、刘恺、代群

文字:陈尚营、马姝瑞、刘方强、汪海月、杭泽波

视频:张端、杜宇、屈彦

编辑:刘恺、陆烨、闵捷

鸣谢:安徽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安徽肆伍壹拾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安徽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2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