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故事无门无名,资阳皇龙这家12年
资阳皇龙烧烤一条街的街头,有这样一家理发店,没有员工、没有门面、没有名字,甚至没有门,这里只有一位81岁的王大爷,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
年出生的王大爷,今年已经81岁了,身体健朗、耳聪目明,儿孙满堂,每天干的最多的事就是替老伙计们理发修面,再聊聊家常。
一把椅子、一面镜子、一个吹风机、两把电剃刀、两只耳扫、再加上几把剪刀,这就是王大爷所有的理发工具了。
店内最多的就是板凳了,独凳、椅子、长板凳······这些都是为老伙计们准备的。王大爷说,耳扫都是自己做的,用的鹅尾巴上的绒毛,掏完耳朵用这个扫一扫特别舒服。
这家店夏暖冬凉,温度和灯光统统交给老天管理,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这里条件虽然简陋,但手艺绝不简单。
王大爷的理发经验已有60多年了。在16岁的时候,王大爷习得这门手艺,为了学好理发,拜了两个师父,花了3年多的时间,王大爷说:“学就要学好,一个师父教的不够全面,就再找一个师父。”
王大爷回忆道,当初刚开始给别人理发的时候,是在乡镇上,那个时候,理发一年1块2角,小孩6角,现在理发+修面一次只要10元,再加2元可以看耳。
“我老顾客多的很,大家都很放心我的手艺,领地坐标、万达、恒大城、黄泥巴山······一个传一个,小娃儿满月剃第一回脑壳(剃胎毛)好多都送到我这来。”王大爷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满的自豪。
和王大爷的交谈中了解到,最初王大爷是在乡上为人理发,来到城里是为了接送孙子读书,现在几个孙子都送大了,就开了这家理发店打发时间。
说话间,王大爷迎来了一位老顾客。
“剃光!”“好!”老伙计之间的对话就是这么简单,推头、清扫落发、洗头、修面······一顿操作行云流水,剃刀与毛发碰撞出“呲呲呲”的声音,王大爷边理发边与老伙计话说着家常。半小时左右,理发完成。
发已理完,人却未走,这是常态。
老顾客理完发,必留下来和王大爷聊一聊。旁边副食店的阿姨正在炒盐用来腌制腊肉,两位大爷都过去看看:“这个盐炒一下,再拿来腌肉更香。”“这个猪有点壮的哟,看这个肉长的好安逸!”“就是就是。”
不知不觉,时间就从话语间溜走,一晃就快到午饭时间了,老伙计看了看表,挥手向王大爷道别了。
最初做理发,后来卖过猪肉,砖厂烧过砖······几十年兜兜转转,现在又回到了原点,王大爷对理发的热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
16岁时,第一份工作是它
现在80岁,工作也是它
想来以后,工作应该还是它
······
王大爷摩挲着手中的剪刀
笑着说道
事实证明,有些爱,会一直在。
来源:资阳大众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