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开封府尹包拯和王丞相差多少级别

中科爱心救助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历史上,两者的官阶差距非常大。

王延龄(剧照)包拯(剧照)

题主应该是根据文学作品问包拯和王丞相的差距。包拯,在历史上有其人的,他做官清正廉明,但是在文学作品如《杨家将》《呼家将》《包青天》里的王延龄王丞相,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寿星,从宋太祖开始经历了太宗、真宗和仁宗,可以说是四朝元老。

也就是说,从年,赵匡胤登基,到年包拯担任权知开封府,期间整整96年,此时王丞相已经多岁了,历史上没有这个人,这人是虚构的。

王旦

有人认为,他的原型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此人官声不错,宋史给予他的评价是“伟哉宰相”,但是在真宗时期他就去世了,不可能和包拯处于同一个时代。

在仁宗时期有一位叫王曾的宰相和包拯有过交集。王曾的评价也非常好,被称为贤相,文学作品里王延龄的原型应该是王旦和王曾的结合体。

下面就以包拯和王曾为例分析二人的差距:

包拯在开封府的职务“权知开封府事”,“权”是代理的意思。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包拯的差遣,当时他的官职龙图阁直学士、兵部右司郎中。

宋代官员

宋代的官制非常复杂,主要有官、职、差遣三部分组成。简单的解释是,

官,表示地位的高低和工资的多少,不负责具体工作,只拿钱不干事,如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等正官,如尚书左、右仆射、丞,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等;

职,和现在的职称类似,属于一种荣誉,如殿学士,诸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三馆秘阁官等等。

差遣,临时委派的实际事权的官吏职务,如果你看到宋朝人的官职前面带有如知、勾当、管勾、权、直、提举、提点、提辖、签书等字眼,这就是该人的实际职务了。

明白了官、职、差遣,我们就知道了包拯在朝廷的地位了,他的官是兵部右司郎中,职是龙图阁直学士,差遣是权知开封府事。

右司郎中,是正六品官,官不大;

龙图阁直学士,荣誉职务,品位比较高,属于从三品;

权知开封府事,有资格担任的是从四品的待制或者正六品的少卿;包拯的资格担任这个职务绰绰有余。

顺便说下,包拯从来没有当过开封府尹,这一因为开封府特殊的地位决定的。

开封府号称“南府”,因为它位于皇宫的南面而得名。

开封府的主官有开封府牧、尹、少尹,这三个官职偶尔设置,有资格担任开封府尹的一般是储君(太子),如宋太宗、宋真宗都担任过此职。

开封府牧,属于临时差遣,宋徽宗时曾经设置过,宋钦宗做过开封牧。

权知开封府事,因为府尹不常设置,从崇宁三年五月,权知开封府事成为开封府的实际长官。

宋朝人的著作中,如果见到“知开封府”,其实都是“权知开封府事”的简称。

下面哪包拯在开封府时的官职和王曾的比一比差距有多大,王曾的官职是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在宋初,六部的侍郎、尚书以上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只要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都是宰相。怎么区别他们地位的高低呢?

如果他的荣誉职务是“昭文馆大学士”,就是首相,简称昭文相;

荣誉职务是“监修国史”,则是亚相,简称史馆相;

荣誉职务带“集贤殿学士”,就是末相,简称集贤相;

王曾就是集贤相。

包拯与王曾的差距,从文官的升迁路径上看,官阶差了15级,为了更鲜明直观,大家看下图,这是主要北宋前期文臣京朝官迁转官阶表,包拯的右司郎中在第23级,王曾的右仆射在第8级,两者差了整整15个台阶。

在包拯去世的时候,仁宗赠包拯礼部尚书,官阶为15级,依然和王曾差了8级。

虽然包拯和王曾在官阶上差距较大,但是在荣誉职务上并不明显,龙图阁直学士,荣誉职务,品位比较高,属于从三品。

宋代的官职非常复杂,前期和中后期差别更大,本文资料主要依据《宋代官制辞典》,采用的是前期,即元丰改制前的官员制度,肯定有疏漏,欢迎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7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