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千年的文物中看中国龙,炎黄子孙很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www.yunweituan.com/m/
一座古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小屯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其进行发掘。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妇好墓出土了件精美的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器、骨器等。这些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随葬品中出土较多玉器,此件玉龙编号为M5:,墨绿色,圆雕和半圆雕。作蜷曲状,头尾相接,中有缺口,尾尖内卷,犹如旋紧的发条,蓄势待发。头上有对角,呈宝瓶状。细长眉。张口露齿,牙齿呈锯齿状。单阴线“臣”字形眼(通常为“臣”字形眼,文章前后需统一),眼睛呈半球形。腹下有两短足,中脊突起。身、尾饰菱形纹兼三角纹,背两侧饰三角形纹。背部有左右有一对牛鼻小孔,尾尖一面有一未透的圆孔。商代玉龙图1龙,是一种神秘而不为世人所了解的动物,在我国原始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为龙首人身。《汉书》也有“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的记载。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和炎帝也与龙有密切的关系。《竹书纪年》有“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黄帝“龙颜,有圣德”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载:“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因而,中华民族也自称为“龙的传人”,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龙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图2金龙,清,高14cm,长18cm,宽7c关于龙造型来源问题,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我国传统的神兽中,有凤凰、乌龟、熊、兔、鹿等,这些在大自然中皆能找到实物。然而,自然界中并无与龙相对应的动物,似乎龙的形象是完全想象出来。尽管古代的龙造型姿态万千,但总的不脱爬行动物的概貌。作为一种神物的龙,可能是人们对于鳄鱼、蜥蜴、蛇等爬行动物原始崇拜的引申。原始社会,人类的生存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某些动物的体态,如鳄鱼、鲵、蛇、鸟以及某些昆虫,这些动物能力各异,如可以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居等。使得人们对这些动物产生了崇拜和幻想,并将这些动物的形象进行杂交,幻化出龙的形象。考古资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玉龙出现,且一直延续到后代。下面就挑选不同时期的玉龙进行比较研究,让我们对玉龙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图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出土一件玉龙,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玉龙颜色呈墨绿色,高26厘米,完整无缺。体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鼻端截平,有对称双圆洞,为鼻孔。双眼突起呈梭形。颈脊起长鬣,鬣呈扁薄片状,通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收成锐角似刃,弯曲上卷,末端尖锐。龙尾内卷。龙背有对穿的单孔。经试验,以绳系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图3)。发掘者推测,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距今不晚于年。图年,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M4考古发掘出土的2件“玉猪龙”。现挑选M4:2进行介绍。该玉龙颜色为淡绿色。口部大张,吻部向外,嘴部前凸。耳朵肥大,圆眼,脸部有多条褶皱,身体背部有一个对穿孔,整体呈一种蜷曲的环状姿势(图4)。该玉猪龙年代距今年左右。图年,在安徽凌家滩遗址M16中发掘出土一件龙形玉器[13]。该器长径4.4、短径3.9米、厚0.2厘米。玉龙颜色呈灰白色,泛青。整体呈扁椭圆形,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顶雕刻两角,阴线刻出嘴、鼻,阴刻圆点为眼,脸部阴刻线条表现褶皱和龙须。龙身脊背阴刻规整的圆弧线,连着弧线阴刻17条斜线并两侧面对称,似龙身鳞片。背部近尾处有一对钻圆孔。玉龙两面雕刻基本相同(图5)。其年代距今-年。玉龙图6陕西张家坡遗址M60出土一件玉龙。最大径6.5厘米,厚0.7厘米。玉龙呈碧绿色。曲体蟠龙,首尾相衔。两面刻龙纹。玉龙卷鼻,张口,巨眼,有角,腹下有爪,卷尾,身上刻鳞纹,背有节状凸棱,背部和腹部各有一穿孔(图6)。该玉龙年代属于西周时期。玉龙图7安徽天长三角圩西汉墓M1中出土一件玉龙。最大径5.53厘米,孔径3.5厘米,厚0.4厘米。白玉质,局部有黄褐色沁斑。玉龙呈首尾连接的环状,龙嘴夸张性大张,上吻硕大,下吻窄小。水滴形眼,头顶部向上呈三角状凸起,短角后扬上翘。龙首部五官轮廓、面颊须毛以简练细阴线勾勒,龙体由前端至尾部呈圆弧形内收卷曲,两面饰以少量的细阴线卷云纹,末端尖细(图7)。该玉龙年代属于西汉时期。图8武汉博物馆藏唐代龙形玉佩。高8厘米,宽6厘米。白玉,龙形昂首盘身,嘴角深大,唇口上翘。颈后毛发向后漂浮,龙身布满鳞纹。前腿与身关节处有翼,腿部关节处有毛,爪为三趾,蛇形尾穿过一后腿呈S形弯曲,龙尾与一条后腿相互缠绕(图8)。图9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宋代玉龙。高6.2厘米,长7.5厘米,厚0.3厘米。玉质为白玉,镂空雕刻。玉龙张口露齿,嘴型较长,上唇较厚,内刻斜线纹。眼呈菱格形,单叉形角。发在脑后弯曲,成漂浮状。身体盘旋起伏,身上布满鳞纹,背有脊齿。四肢弯曲,胫上刻阴线纹,有三爪(图9)。图10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代玉龙纹带板。长7.2厘米,宽4.9厘米,厚0.7厘米。云龙纹凸雕于带板之上,呈“S”形。玉龙双眼圆睁,阔鼻上翘,发向上漂浮。龙身较粗,通体刻鳞纹。尾呈卷云式。四肢较长,有四爪,爪呈风车形(图10)。综上可知,玉龙从新石器时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其形象不断变化、不断丰富,深具时代特色。历经余年的沧桑巨变的玉龙,表明了中华文明和龙文化的古老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国人的骄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65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