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朝,绕不过去的包龙图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我并非京剧戏迷,但也知道很多关于包公断案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铡美案》了。每每想到这出戏,唱包公的方荣祥、孟广禄两位老师那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啊——”

字正腔圆,声若洪钟,听来有余音绕梁之感。

据说包拯生来面黑,舞台上他的形象也是黑花脸。寓意执法廉明,铁面无私。

铡美案

翻开包拯的履历,其实他一生任开封府尹的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一年多。包拯一生任职最多的是转运使。但他也做过知县,知州,最高任过枢密副使,三司使。算得上高官显贵了。

包拯出仕的年代,正是大宋仁宗年间。宋仁宗赵祯在位四十余年,正是宋朝政治最为清明,国力最为强盛的时代。明君在上,方有贤臣在下。

小时候听评书,将包拯称为包文正。古代的说书人、编书人,可能信口加戏。文正这一称号,历来都是奖给成就最为完满的文臣。包拯虽然也当的,但他真正的谥号乃是:孝肃。

包拯是安徽庐州(合肥)人。二十五岁中进士,以大理评事任知县。当时他父母尚在,为就近照顾,请求免调远地。

后来为赡养父母,包拯直接辞官回家。直到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他又守孝期满才出来继续做官。这样一份富贵不淫的气节,古往今来没几个人做得到。

宋朝的政治系统比较复杂,所有的官职都是官、职分离的。这说起来有些拗口了。简单地说,官相当于级别,是你领工资的依据;职相当于分配给你的差事,是你行使权力的依据。

同样的官职,级别可能有很大不同。比如说,很多罢职的宰相也到地方出任知州。他们的级别无疑比一般知州高很多。

今天看来,六部的郎中、员外郎、判官都是些中下级职务,但在宋朝很多官员却可以这样的官位出任知州,甚至更高的转运使。

包拯就先后以户部判官任京东路转运使,以工部员外郎任陕西转运使。所谓的官小职大。与之相对的是官大职小,甚至有官无职。以期相互牵制,根除地方割据之患。大宋王朝,真正是把‘杯酒释兵权’这套手段玩到家了。

包拯秉性刚毅,不徇私情。在官执法公正,不避权贵。所谓无欲则刚,自己不贪不义之财,对上不卑不亢,对下刚而不愎。这方面能与他相比的,就是明朝的海瑞了。只是他这样的操守,在讲究和顺的北宋官场难免被视为异类。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就这么评价他,“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

这话怎么看都不像是好评。什么素少学问,思虑不熟,处之乖当,都不是好词。可见欧阳修对包拯是有些看法的。论学问,和你欧阳修比包拯自然不够。但是比起“天姿峭直”,“晚有直节”,欧阳修则不如。

包公像

我觉得,包拯和欧阳修压根不是一类人。欧阳修是个文人,而包拯则单纯是个清官。但他也是正牌子进士出身。不可能是贿赂考官买的功名吧?

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不定包拯也对欧阳修有看法。只是老包不精于词章,其评价无法流传后世而已。

作为贫苦百姓,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比起舞文弄墨的文人来,他们更喜欢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清官。因为清官无欲则刚,更能保护升斗小民的利益。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要否定欧阳修。他也是个清官。

只是我心中的清官和清官是不同的。有的清官爱惜羽毛,只图自己干净。不一定执法之时,敢于触动地方豪强。最多不过缝缝补补。而被叫做青天的清官则不同了。我不管你是谁,我手里只有一把尺子,那就是朝廷法度。量到谁就是谁,绝对不客气。

这样做或许少了官场内的一团和气,不讲人情,但老百姓喜欢这样的青天。后世明朝的海瑞,以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即便是前朝首辅徐阶家强夺民田,他也敢于执法。一般人敢吗?

我看包拯、海瑞这样的人都是纯阳之体。阳刚之气妖邪不敢近。

这样的人生前为百姓敬仰,身后被奉若神明。享受历代祭祀。这算不算实现了儒家追求的终极价值:不朽?

公生明,廉生威,用在包公身上恰如其分。任何时代都需要守护百姓利益,不畏豪强的清官。这样的人也能叫作仁人志士。

包拯早年调广南东路,知端州。也就是如今的广东肇庆。端州自古出产端砚,宋代是朝廷贡品。这里的地方官,往往在朝廷规定数目之上多加摊派。中饱私囊之余,也拿去雅贿朝中大佬。而包拯在此居官,不要一块端砚。只带清风两袖北去。

端砚

壮年的包拯游宦四方,做的基本是转运使和知州这样的官。从理论上讲,尤其是转运使,那是天下有名的肥缺。在这种位置上,要想捞点好处实在是太容易了。而包拯经住了诱惑,官俸之外不取一钱。同僚署吏虽有所埋怨,却也不得不佩服他。

嘉祐元年(年)十二月,包拯以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到嘉祐三年(年)六月升任御史中丞。前后一年有余。

比起肥得流油的转运使来,开封府尹那是个烫手山芋。五代时期,一般只有储君才兼任此职。依靠权势压制地方。

封建时代,每个朝代的京城都是权贵豪强集中之地。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最为难治。包拯在位期间,虽没有用上传说中的龙虎狗三道铁铡,却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因他刚毅不徇私情,一时间“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甚至留下这么句话流传后世,“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嘉祐七年(年)包拯病逝,年六十四岁。赠礼部尚书,谥孝肃。仁宗亲临吊唁,为之辍朝一日。

包公祠

孝肃这个谥号,比起虚无缥缈的文正来,更适合包拯。他一生孝养父母,为政肃然。孝肃的评价,确实不能再合适。

包拯最高任官龙图阁直学士。从三品衔。所以后世称为包龙图。他或许不是一个完人,但绝对算的上是个贤人正人。其所作所为,当得千年香火。他能善始善终,也是遇到了宋仁宗这样的贤明之君。

“包拯公而忘私,不邀阴幸也。”这是皇帝的评价。

包公去世前立下遗嘱,包氏后人如有贪官,不得入祖坟。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凡包公游宦之地,后世皆有包公祠。寄托人民对清官廉吏的崇敬向往。

气节是包公一生最为贵重的东西。然而很多官员是不讲气节的。人前一张脸,人后一张脸。形同《聊斋》中的美女画皮。这样的两面人,没脸见也不敢见包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5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