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寻梦觅旧江南游
不管你读没读过《三国演义》,你都会说一句俗语“赔了夫人又折兵”。俗语的出处在镇江的北固山,北固山上有个甘露寺,甘露寺是三国刘备过江招亲的地方。
看罢金山,自然要去看北固山,搭乘公交车没行多远,便到了长江边上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镇江东侧,高五十三米,山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
(年,镇江北固山景区。)
北固山景区的大门建在山脚下,进了门是一片花木草地,在花木草地里穿行不久,便沿着缠山小路攀登而上。记得四十年前来时,山脚下是一沟壑,沟壑里是一片庄稼地,在沟壑那边的半山腰,甘露寺黄黄的寺墙和寺墙上斗大的“阿弥陀佛”,以及弯弯的拱门,皆都清晰可见。那时上北固山,须进甘露寺的山门。山门前一条弯弯小路,就是游客上山的必经之道。如今,景区扩大,往昔的路早已没了踪影,游客只能按着指路牌在陌生的道上前行。
北固山不太高,路儿也不陡峭,从西侧攀爬不久便来到山顶。山顶有一片小广场,广场上有座凉亭,尽头有一平台,平台的尽头立着一堵青砖墙壁,白底蓝字的“甘露流芳”格外耀目。青砖墙壁后是一片密密麻麻的屋舍,那些屋舍就是甘露寺了。
(年,北固山上景色。)
(年,在北固山上。)
走进那片屋舍,屋舍亭台楼阁高低错落,院儿连着院儿,墙儿接着墙儿,门儿对着门儿,游廊回环,路径折叠,移步换景,目不暇接。一路走一路瞧,都瞧了些什么,全都模模糊糊地没留在脑子里。直到攀上山之绝顶,方才醒了过来。
山之绝顶处,有一高楼直立。来到楼下,楼下静悄悄的,楼的门儿紧闭,很是寂静,楼的木格门楣上吊着“多景楼”一块横匾,两旁的立柱上挂着一副对联。
多景楼始建于北宋,取唐代李德裕“多景悬窗牖”诗语为名,至今已有千余年,迭经废兴,盛名不衰。据说风清日丽时,登楼可看大江横陈,青峰屏卫,苏轼、曾巩、陆游等骚人志士,莫不登此楼而有作。后因旧楼过于危陋,多景楼于年重建。
(年,北固山上的多景楼。)
吃了闭门羹,看不到多彩景色,只好向不远处的北固楼走去。北固楼西有一石,石不高,轮廓模糊,似羊非羊,腹部刻有狠石二字。据说,赤壁之战前,刘备来京口,孙权陪他游铁翁城,在狠石旁远眺江北,定下了联合抗曹之盟。狠石矮矮的,貌不惊人,要不是一旁的提示牌提示,它是不会引起路人注意的。北固山上有关三国故事的景物很多,因刘备言“南人善驾舟,北人善骑马”而惹恼了孙权,亲自骑马与刘备一决高下,赛骑的地方如今叫“溜马涧”;孙权的妹妹孙尚香闻听刘备伐吴兵败,死在白帝城,因过度悲伤而投江自尽,她投江的地方如今叫祭江亭……
(年,北固楼西侧的狠石。)
看罢狠石,拐弯抹角地来到楼的正面。楼正面是一片空地,突显着楼儿巍巍耸立。楼两层,梁栋皆原木原色,棱角分明,雕刻甚少,给人以厚重质朴之感。楼的四扇门儿两闭两开,门头挂着“东南胜景”匾额,门两旁立柱上挂着一副长联:“浪涌乾坤叹千秋骚客斯楼独望神州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流霸业。”顶层屋檐下高高地挂着一块匾,匾上龙飞凤舞地刻着“北固楼”三个大字。
(年,北固山上北固楼。)
(年,在北固楼前。)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固楼!立之北固山,居之镇江城,誉之华夏九州。“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百里迢迢,不辞劳苦而来,那就轻身捷足登楼,看看锦绣河山吧。
进的楼门,套上塑料脚套,沿着楼梯登楼而上,楼上的厅内并无长物,一张木桌木椅,壁上几幅画儿,如此简洁也就留不住游客,游客大多走过厅堂,到门外的回廊上看景色了。
(年,在北固楼上。)
厅外是一回环式游廊,游廊宽宽的,栏杆齐胸高,方木厚厚的,坚实无比。面南而立,整个北固山都在脚下,绿荫满山,层层下铺,绿荫中楼宇屋舍金顶闪闪,片片点点,若星缀天。远处房屋连片,道路纵横,高高的楼儿冒着尖尖儿恣意丛生。面北而立,脚下辽阔无垠,长江宽宽,横贯东西,江水荡荡,波澜不惊;江北浩浩,万物渺渺,景物绰绰,朦朦胧胧;江南岸边,东焦山,西金山,孤江而翘,景色遥遥;近处两岸,或凸或凹,形态自然;水泊楼房或凹处晶莹,或凸出林立,尽力描绘美的图案;天低云浓,莽莽苍苍,挤压的锦绣江山接天连地,浓缩一起,融化在大千世界之中。
江风荡荡,拂山吹楼,也吹遍我的全身。扶栏遥望,开胸纵意,任情驰骋,将河山敛目装怀,直至尽兴欲满,方才懒洋洋地下得楼来。
(年,北固楼上南面景色。)
(年,北固楼上北面景色。)
沿着路儿行走,进大殿、瞧老君殿、看观音殿,皆走马观花,一瞭而过。穿“南徐净域”,直至出了山门,回首一望,方才看到圆圆的石拱门上刻着“古甘露禅寺”五个蓝色的大字,大字上面还醒目地刻着一个红漆“佛”字。
(年,北固山甘露寺山门。)
(年,在北固山甘露寺山门前。)
甘露寺规模不大,名气却不小,其原因自然与传说中的吴国太相婿有关。刘备东吴招亲实有其事,但乔国老说媒、吴国太相婿则完全子虚乌有。因为那时山上很荒凉,没有房屋、更无甘露寺,且刘备到京口招亲时,吴国太、乔国老早已骸骨无存。但好事者无中生有,言之凿凿,再加上戏剧《龙凤呈祥》、《甘露寺》绘声绘色的细致描写,久而久之便成了百姓喜闻乐见、口口相传“史证”。有了“史证”,甘露寺也就声名远播,流传甚广了。
四十年前,我对这甘露寺的山门印象颇深,初上北固山看景,进的就是这“山门”。“山门”变化不大,但两端的黄墙变成了青砖墙,“阿弥陀佛”也小了许多,工工整整的白底蓝字镶在青砖墙壁上。“山门”外的路窄窄的,西端的青砖拱门横跨小径,上写“金焦在望”。
(年,北固山甘露寺里的“金焦在望”。)
出甘露寺山门,顺着坡道东行,坡道尽头处有一雪白照壁,照壁上镶有一青石横额,横额上刻有“天下第一江山”蓝色大字。大字苍劲雄浑,俊秀厚重,招徕不少游客立在字边留影。
(年,在北固山甘露寺。)
撞上了“天下第一江山”,右拐顺着长廊下山,走不多远,路边一偏门里立着一锈迹斑斑的铁塔。进门看塔,塔不高,锈迹斑斑,残缺不全。据说,铁塔底下两层是宋代古迹,上两层是明代古迹,仔细看基座和塔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纹。
(年,北固山铁塔。)
(年,在北固山甘露寺。)
看罢铁塔,沿林荫古道继续下山,途中有一工地,正在修建鲁肃墓。鲁肃是三国孙权手下的重臣,重修鲁肃墓,可增加北固山的文化内涵,不远处还有太史慈墓,但前来凭吊者皆寥寥。过鲁肃墓,出景区大门,大门的左边就是凤凰池了。
(年,北固山鲁肃墓。)
凤凰池不大,池中立有两块巨石,高约一米,每块巨石中间很整齐地裂一道缝,好似被利器所劈,这就是传说中的试剑石,名曰恨石了。
相传三国时期孙刘联姻,弄假成真,刘备当上了吴国太的乘龙佳婿。周瑜一计未成,又生一计,用新婚拖住刘备,使其滞留京口数月。一日,孙刘二人同游凤凰池,刘备见池中有一块巨石,拔剑仰天默祷:“我若能返回荆州,成王霸之业,剑下石裂,若死于此地,剁石不开。”只见手起剑落,巨石应声而裂。孙权问刘备:“你为何恨这块石头?”刘备答:“我年近五十,不能为国清除贼党,心中异常愤慨。现蒙国太招我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问卦,如能破曹兴汉,就劈开这块石头,现果真如愿。”孙权暗想,“刘备莫非用此话来蒙骗我的?”亦拔剑暗自祈祷:“如能再取荆州,兴旺东吴,石头也裂为两半。”随即挥剑劈开另一块石头。自此,留下了两块试剑石。
(年,北固山试剑石。
)
眼前的试剑石是不是三国遗留下来的,瞧其新建的水池便可知晓。记得四十年前上山时,曾听导游指着路边的一块青石解释其为“恨石”。“恨石”膝盖高、方凳大小,平面,上留有两道十字交叉的裂痕。若从人情世故言,劈此石颇合情理。而今试剑石硕大,且立于池水中,既便刘备、孙权非异常之人,也难有如此神力,祈祷裂石。历史传说与神话传说是有所差异的,历史传说的夸张超出了生活真实的极限和人们想象力的极限,那就成了虚无,也就失去了人们的可信度,景点的冷落也就在所难免。
看罢试剑石,回首再望北固山。但见山巍峨,壁立临江,楼高耸,钻天入云,有诗赞曰:“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