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胜平等蒙洞记
游龙胜平等蒙洞记
文
山川
前言:8月15日,乘着周末闲暇,和友人驱车前往龙胜平等蒙洞村。从瓢里下高速还约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路蜿蜒盘旋,颠簸不已,可谓舟车劳顿辛苦之极,同行一度后悔不迭。可是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很快就被山里优美的景致所吸引,农家的热情更让我等荣幸之至,三杯两盏过后,一路的风尘,所有的疲惫即刻一扫而光。
蒙洞村地处山坳,四面环山,群山巍峨,莽莽苍苍。这里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万亩梯田,峡谷幽幽,溪流潺潺,瀑布成群;有数百年历史的纯手工木质结构接龙风雨桥;有古朴而不失雄伟的寨门,石壁。正如清·翟勋臣《咏蒙洞诸景》所写:
蒙前洞外景悠悠,果真九螺下海游。
凉伞高撑红杏雨,帽岩远耕碧天秋。
一江溪水萦迴抱,八洞云霞烂漫浮。
万树梅花东阁绕,绿杨深处系渔舟。
蒙洞村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部的大山中,坐落在平等镇西北部,距离县城70多公里,全村有户、人口,是传统的侗族村寨。蒙洞村群山环绕,河流从村头流向村尾,村民们的房子背靠大山,依稀建立在河流两边。这里有是雄伟的梯田,也有茂盛的生态林,村民们每天面对原生态的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伴着鸟语花香,愉悦地劳作。
一、亭阁式建筑的寨门
蒙洞村寨门,建立于年。建筑风格为传统的侗族亭阁式建筑,杉木为柱,青瓦盖顶。顶上两层,檐角曲翘,阁檐重叠,巍峨屹立,蔚为壮观。寨门正面书有“蒙洞”鎏金大字,极为气派。背面刻有“钟灵毓秀”,隽永秀丽。寨门内侧竖着一块高约三米的立碑,上面刻着清翟勋臣咏蒙洞诸景的七言律诗。透过寨门便可看到蒙洞风雨桥与村子,寨门作为村子的门面,像是守护村子的长者,更像是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的迎宾队。
二、梯田,稻浪
村子三面大山层层的梯田,是蒙洞村世世代代人粮食生产的场所,是他们延续生命的物质,也是他们祖先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东面的莫言梯田有九珠连峰极为气势,西面的望兰梯田巍峨陡立,南面的寨枕梯田雄伟壮阔。它们虽然没有龙脊梯田那么层层叠叠,壮观绮丽。但这里保留着最原始最原生态的自然风貌,从山顶到山脊到山底,稻浪滚滚,瓜果飘香。油桐树罗汉松,南瓜辣椒豆角,野花野果随处可见,行走其间,穿梭其中,乐趣融融。
杨柳田是蒙洞村极具特色富有诗意的一片稻田,坐落在蒙洞村西边,面积约8亩。稻田北部将河流一分为二,最终两条河又合并成一条,两条河之间形成了半圆形的稻田。河流串联着稻田,犹如一条翡翠项链,将村子映衬得更加美丽动人。
蒙洞村就筑立在山脚下,被这层层的梯田包围着,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三、接龙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特色的建筑之一,蒙洞接龙风雨桥始建于建设于清代同治年间,民国十一年(年)重修,年再次重修,全长约64.8米,其长度与建筑历史在龙胜县风雨桥中属名列前茅。年12月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而成。风雨桥不仅是连通村里东西两面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炎炎夏日中村民们乘凉的好去处,徐徐的河风将人们劳作后的疲惫吹散。
四、清澈沁凉的溪流
在蒙洞还有这么一条溪流,它从村背靠着的山最高处开始往下流,一直到蒙洞村的村尾,全程约3公里。山溪的两旁山脉均是雄伟壮观的梯田,山溪作为两个大山之间的山谷,沿着一层层的梯田往下流,也给这一望无际的梯田增添了许多景色,有飞流直下30米高的大瀑布,有无数个藏在深渊里的小瀑布,有自然形成的石梯、有形态各异的石头、有奇怪的石洞群、有清澈见底的水潭等等。这一条山溪有许多可供游览的景色,承载了大多数蒙洞人的童年。
蒙洞,一个隐藏于深山的大家闺秀,目前还不是特别的为人熟知,亟待开发。随着重走长征路线的规划和红色之旅旅游专线的延伸,她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也必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编辑
夏岩
END
山川,本名李晓川,临桂区高中语文教师,临桂教育文学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