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遇见此物,千万别错过,用来煲汤,去风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先普及一下,这两个古怪的字念菝葜(báqiā),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它是乡野山间的一种带刺藤状灌木,生硬,霸道,桀骜不驯。怎么觉得好像上古时代的英雄后羿就是这副德性呢?我这么说多少也是有点依据的,看看它的一串别名:马加勒、金刚藤、金刚头、金刚刺、鲎壳刺、鲎壳藤、狗骨仔、山归来、铁菱角、过山龙,竟然没有一个是显得温顺的,就凭这些古怪的名字,我就知道它是一种有故事的植物,老有来历的样子。

菝葜除了上面哪些刚硬的名字外,它还有一个比较温顺的名字,叫“禹余粮”,关于禹余粮这个名字,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5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大禹在山区疏导积水,因为粮食不够,所以一人只能分到一点点小米饭,大禹本打算第二天运回一些粮食来,但奈何天公不作美,当晚下起磅礴大雨,而且大雨一直下了两天两夜才停止,山沟里的洪水又漫上山坡。大禹立刻指挥大家疏通洪水,但人人都已经饿得不行了,洪水疏通的速度根本无法进行。

大禹十分着急,但放眼望去,除了满山的菝葜外,没有任何可以充饥之物!情急之中,大禹决定自已先冒冒险,他试着吃了一大把菝葜叶子,片刻过后,身体并没有出现不适,而且肚子也不饿了,于是他招呼兄弟们一起吃。那几天大禹和他的兄弟们就靠着菝葜的叶子和块茎,保住了生命,更神奇的是,有些肠胃有毛病的人吃了菝葜竟然好了。后来人们得知这个救命的植物叫菝葜,为了不忘大禹冒着生命危险亲尝,于是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禹余粮”。

禹余粮也就今天要说的菝葜,菝葜为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藤本落叶攀附植物,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多生长在山坡林下、灌丛中或路旁,属山野常见植物。但需要提醒的是,菝葜有两种,且十分相似,往往令人混淆,其实只要你仔细辨别,还是很好区分的,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叶子,一种为卵形椭圆形叶片,另一种是柳叶狭卵状披针形,而我们要说的就是柳叶菝葜,也叫光叶菝葜。

光叶菝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土茯苓”,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但它不像菝葜那样几乎分布全国,土茯苓主产于南方地区,开花比菝葜晚,一般在夏季开花,结果也就相应晚一些,果实的颜色比菝葜更深,紫黑色。但无论菝葜还是土茯苓,都有粗厚的根状茎,皆可入药,具有解毒利湿健脾胃功效。

土茯苓气微,味微甘、涩,归肝、胃经。《本草纲目》曰其“食之当谷不饥,调中止泄。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民间常于它与骨头煲汤饮用,可做补品炖汤,对痛风性关节炎、风湿骨痛有很好的食疗效果。本人也常挖来作煲汤材料。

但是茯苓与土茯苓是完全不相关的两种东西,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而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对于年轻朋友来说往往会将它们联想在一起,但其实它们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关于土茯苓就介绍到这了,你认识了吗?请你识别好,山中遇见此物,千万别错过,它就是土茯苓了,根部用来煲汤食用美味又治病,是不可多得的煲汤山野珍品。“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留言与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