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旅游,一定不能错过古代宫廷蜜三刀

北京有许多秘制小吃,品种繁多,口味更是数不胜数,谁都知道蜜是胰糖,除了用蜂蜜、甜菜、甘蔗等制作外,通常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功效在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等等。加上甜味是大众口味。难怪受到男女老少无数人的青睐。其中最为受欢迎名气最响的就是享誉大江南北的老北京蜜三刀。

这蜜三刀是什么呢?很少有人晓得,它本不是北京的土产,而是江南的名吃。后来才辗转流传到北京,进而才演变为北京一绝。蜜三刀可想而知,它是一种独特的秘制小吃,吃过的人都知道,蜜三刀通常是小方块或者是小圆柱体,由黄色表面镶着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吃起来将亮不粘,味道香甜而绵软,再加上芝麻香味浓厚,没有人吃过第一回,不想吃第二回的。这蜜三刀乃是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起源时间相当早,一直可以追溯到北宋朝的。

在北宋朝生活场景

话说北宋的京城在开封,怎么跟北京有关?它的流传是相当曲折的,并非一时发生的,而且蜜三刀据说跟北宋朝一位大诗人有关,诗人苏东坡相传在宋朝才子苏东坡被调任到徐州,担任知州市跟一位才情高远的隐士成了朋友。

苏东坡和友人

这位隐士叫张山人,隐居在云龙山上。苏东坡经常跟他一起诗酒相会,相得而乐。就有一天俩人相约在放客亭上饮酒赋诗。来的时候苏东坡带了一把朋友赠送的宝刀,这酒过三巡之后,苏东坡便抽出了把宝刀让张生张山人过目。对方一瞧,冷光森森的如射日,锋利无比,的确是把好刀于是苏东坡便将那把宝刀在井栏旁的青石上连砍了三刀,这叫世道。俯身一看,那块石头上果然留下了三道深深的刀痕。

这遇到宝贝苏东坡难免相当激动,就在这时候仆人将韭菜糕点送了上来,其中盘里有一种新做的甜糕点,原来苏东坡平时爱吃甜食,跟另一位僧人朋友的口味一样,爱吃蜜,因而这位僧人就特意让人弄了一份甜点。苏东坡一尝果然甜如蜜,更是高兴了,不过新式甜点还没有名,于是那位隐士朋友让他给起个名字,苏东坡一高兴想到刚才的三刀,便随口说,蜜三刀是也。由此这个东西就有了蜜三刀的称呼。

苏东坡吃美食

当时的苏东坡可是文化界的名人大腕,加上蜜三刀确实好吃,因而这种点心在当时徐州之地很快就名噪一方,竟成了徐州城内那些茶食店的一道亮丽小吃,几乎家家都争相仿制。就这样徐州的蜜三刀经过几个世纪的流传,从配方到工艺更是改进了不少,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蜜三刀也就成了徐州美食界的宠儿。

山东的青州,博山等地也称之为觅食。其中隆盛景德东都是当年受欢迎的老字号专制店,时代更迭,到了清朝,一生风流得意的乾隆皇帝,除了批阅奏章,最爱的一件事就是游览江南。

乾隆皇帝

据说乾隆在位期间光成龙舟下江南总共就有7次,其中一次下江南时,乾隆途经徐州,听说江苏徐州的小吃蜜三刀大名鼎鼎,而且流传了几百年了,乾隆帝更是不会错过。他便特意在徐州逗留了几天,为了尝尝传说中的蜜三刀,看他到底是不是传说中那么美味。于是乎船传令下去,徐州衙门立马派人到那家百年老店,泰康铺前去订购最好的蜜三刀,等到蜜三刀送到乾隆龙跟前,乾隆一入嘴,立马龙颜大悦。

第二天,乾隆便迫不及待地屈尊亲自来到了这家店里,再次尝了一回蜜三刀,吃完后乾隆命人送来一副匾,亲疏,徐州一绝,新定供,这一来更了不得,连皇帝都这么夸,而且是钦定的,蜜三刀一下子就成了全国的名小吃。而且自打这以后,蜜三刀竟成了一道御膳家品。不用说,徐州的蜜三刀就传到了北京,成了宫廷御点。然后这东西也就自然而然传到了北京民间,并被北京的店家一代代改良,慢慢就成了今天的北京名小吃了。

蜜三刀

不过关于北京的蜜三刀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蜜三刀之所以得名是由于它上面三道刀痕的缘故,而跟苏东坡当年试刀没一毛钱关系。原来据说苏南人与苏北人都擅长制作糕点,两地的店家都交流制作的方法,共同改进。然而双方交流时都会相互留一手,不让对方胜过自己。这跟古代师傅传艺给徒弟也要留一手,是同样的道理。

再说苏南人总是没传授苏北人制作董糖的诀窍,而苏北人更精明,从不给苏南人制作蜜三刀的配方和工艺,由此蜜三刀始终规规矩矩方方正正,表面上总是镶了一层密密麻麻的白枝,蜜里透亮,时过境迁,多少实在的糕点都变了,只有密三刀,以不变应万变,过了几百年一直是老样子。

后来到了明清,一些苏北人来到北京城做生意,就开启了密三刀的店,并经过改进竟成了北京的名小吃。通常蜜三刀是由“里子面”和“皮子面”组成,先将一部分面粉加入饴糖,再加水和面,揉搓成团,发足成大酵面,掳入碱水去酸,最后调成皮子面团。当然这些不难,既然叫蜜三刀,最关键的一步是过密,等到油烧的大约6成熟的时候,才把生蜜三刀下到锅里,炸到浮起时再捞起。最后把这些油炸的蜜三刀下进蜜锅里进行一番过密,最后再捞出晾凉了就可以吃了。

至今他都是北京人爱吃的一种点心,甜嘴、美味。

您有兴趣现在超市好像也都有卖这些东西,您可以去尝一尝。当然要吃正宗的,还得找这些老铺子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