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请五龙王看戏,可免去灾祸,于是在五龙

治白癜风石家庄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60213/4770000.html

相传请五龙王看戏,可免去灾祸,于是在五龙王殿修建了戏台

大家好,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五台山的万佛阁和殊像寺。万佛阁位于塔院寺的东南隅,以前是塔院寺的属庙,现有文殊殿、五龙王殿和古戏台,以及两座佛塔,三通石碑等,占地平方米。文殊殿坐东向西,为一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宽17.2米,进深11.6米,分上下两层,三重檐歇山顶,周有回廊,上下左右相勾连通。设计新颖,坚实牢固,在五台山殿宇建筑中别具一格。因上下两层墙壁的木制方格内共供奉三寸高泥塑贴金的小佛像万尊,千姿百态,无一雷同,故名万佛阁。上层正中供奉地藏王菩萨,左侧是他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是道明和尚的父亲。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五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

殿内梁上悬挂一口明代大铜钟,重约公斤。下层供奉明代脱纱三大士坐像: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狃,普贤骑象。每尊塑像高约三米,面容传神,着彩鲜艳。殿外廊下有三通石碑:一是立于明万历三十年(年)八月十五日,正面内容是各级官府禁止向五台山僧人勒索土产,提倡平等交易,碑阴刻当时五台山89座寺院的名称;二是立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年)六月十五日,是塔院寺住持传衣碑记是立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年),官府核实五台山寺庙所占地亩、应交纳的粮数。这三通碑是研究五台山寺庙的珍贵资料。

五龙王殿俗称龙王殿,创建于清代,年重建时,在殿外又增建抱厦过庭,改变了原殿的式样和布局,更加显得雍容丰满。坐北向南,面阔12.9米,进深10.2米,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殿身雕刻有龙、凤、狮子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雕刻精细,绚丽多彩富丽堂皇。过庭两侧置有古代帝王出巡时使用的仪仗器物15件,称为銮驾,主要有龙头杖、三尖两刃刀、青龙偃月刀、朝天镫、蛇盘长矛、偃云棒莲座禅杖等,显示龙王的威严。殿内供奉金脸五龙王,即是龙王老五,俗称五爷,专管五台山播雨,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他背后的塑像,从左到右为:大爷、二爷、龙母、三爷、四爷、雨师。

戏台位于五龙王殿对面。佛教认为,佛、菩萨都是超脱凡尘,不爱看戏,佛教寺院是没有戏台的。而五龙王对人间生活感兴趣,很爱看戏,这座戏台是五台山地区寺院中唯一的一座。据民间传说,只有请五龙王看戏,方能免灾去祸。于是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修了这座戏台,专供五爷看戏。每年六月庙会期间,将好戏安排在这里唱,让五爷欣赏,求他欢心,以祈丰年。万佛阁西北隅,有两座青石雕成的藏式佛塔,高约5米,形制秀美。殊像寺位于台怀镇西南0.5公里处,因寺内供奉文殊菩萨而得明名。该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喉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青庙十大寺之一。

年至年,政府拨专款进行翻修和整修。殊像寺现占地平方米,东院有天王殿、文殊殿,西院有门殿和中殿,有钟鼓楼各一座,牌楼一座,石碑7通。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殊像寺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物传说,著名的有般若泉、文殊殿和康熙皇帝火烧殊像寺的传说。相传,清初朝廷为笼络汉族官僚,顺治皇帝将其妹妹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吴三桂叛清,吴应龙被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于是来五台山殊像寺。三公主把那间客堂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所。寺内有个因失恋来这里出家的年轻僧人,常与三公主在“静善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传入京城。

当时的康熙皇帝觉得有损皇家声誉,便派人火烧殊像寺,意欲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皆毁,惟静善室及三公主、年轻和尚安然无恙。康熙皇帝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三公主清白,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建成后,有人提议改名为“清白寺”或“无暇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意味着文殊菩萨的真像,故仍叫殊像寺。从台怀镇南行右拐,首先看到有一座四柱三间牌楼,额枋上有“瑞相天然”四字,传为清康熙皇帝所题。闻名遐迩的般若泉即在牌楼前下方,冬暖夏凉,清澈见底,水质甘美。“般若”(音钵惹)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智慧”。般若泉,意即智慧泉。

般若泉素有我国名泉桂冠之誉,称“五台圣水”,民间俗称“万岁泉智慧水”,饮用此泉水可以消除烦恼,延年益寿,增长智慧。据说,五台山喇嘛寺供佛用的净水,全部是殊像寺般若泉水。清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非“五台圣水”不饮,并派亲兵护卫。康熙皇帝当年品尝泉水的茶亭,现已成为古迹。许多朝山拜佛者,不但要饮般若泉水,而且要用泉水灌顶洗目,甚至还带回一些与家人共享。现已用般若泉水配制成各种饮料,以满足广大游客和朝圣者的需要。文殊殿是寺内正殿,是五台山中心区最大的殿宇。面阔五间,宽米,进深四间,宽20.4米,重檐歇山顶,中间三间为隔扇门,正中门上悬有一块“大文殊殿”四字匾额。

檐下斗拱密致,檐上彩色琉璃瓦剪边,高大雄伟。殿内有一高0.94米的佛坛,上塑一尊闻名中外的文殊骑狻猊(音酸尼,传说中的一种猛兽,类似狮子)塑像,总高9.3米,是五台山寺院中最大的一尊文殊菩萨塑像。文殊菩萨像高5.1米,背光高近6米,面颊饱满,鼻梁高直,两耳垂肩,双目平视,大口厚唇,双手微举,手执如意,肩上斜披袈裟,线条坚劲有力,神情庄重威严,姿态优美,坐在一只绿毛红缨狻貌背上。狻猊腰身和腿上呈蓝底白点颜色,颈上长满深绿色卷毛,胸间佩挂鲜红的穗缨,四蹄踏地,昂头张口,伸舌竖耳,神色飞动,跃跃欲试,非常传神。大殿内的三面墙上,悬塑着五百罗汉渡海图。

整个塑像高6.8米,东西长20米,南北长13.5米,下层为众罗汉各持宝物,姿态各异,活动于大江之上;上层为众罗汉行进在山沟、石漳、棚舍、殿堂之间,既像锦绣的挂毯,又像巨大的浮雕,浓缩了古印度的佛国世界,刻画出一幅佛家生活的动人情景,把文殊菩萨的塑像衬托得更加庄严宏伟。除这五百罗汉外,在殿内的柱子上还蹲有一位罗汉,传说这是中国的济公和尚。在罗汉们要升天国的罗汉堂时,是按贡献大小排位次,本应有济公一个好位置,但由于他来晚了,所有的位置都被先来的印度和尚占住了,他只好蹲在柱子上。所有的塑像惟妙惟肖,形象生动,为明代彩塑的精品。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5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