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园里的智慧大脑

合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qsnbdf/220529/10915307.html

  本报记者王晨曦通讯员陈维智

  6月3日,记者走进镇安县西口水产智慧产业园物联网服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稻田里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亩小龙虾及大闸蟹养殖基地的定时增氧、自动投食、远程控制等实景一览无余。

  近年来,镇安县着力打造程家川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重点项目,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助力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西口水产智慧产业园物联网服务中心是园内的一个节点工程,专门为养殖企业提供数据监测服务。

  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水产园内的一家养殖企业,负责小龙虾、大闸蟹等高附加值水产养殖。年底,该公司与江苏一家科技公司合作,为水产养殖装上了智慧系统。

  “虾蟹对水体环境的要求比较高,高温、水草过密等都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虾蟹苗的成活率,因此,如何控制好水体环境一直是个难题。以前的管理方式比较原始,就是凭借经验,用温度表来测水温,一个池塘一天就得测三次,还得两个人交替值班巡检。”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男说,“现在有了这套系统,报警信息直接发送到手机,遇到池塘缺氧,可以随时打开增氧机,大大减少了因水体缺氧带来的养殖损失。”

  物联网服务中心还能为水产养殖企业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王涛告诉记者:“由田间地头的传感器、摄像头组成的监控网络,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地采集园区内的各类数据,收集的数据全部汇集到智慧水产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管理平台,用   镇安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际收益。“以前咱农民就是种地,现在我可以在家门口的水产园务工,平时负责捞虾、割草等工作。”60岁的青树村十组村民黄学文说,“一年下来在水产园务工收入就有4万元,日子过得很滋润。”

  程家川智慧水产养殖产业园里的稻田旁,是另一番光景。田边看似路灯的装置,其实是个小型气象站,深埋地下的土壤传感器记录下温度、湿度等数据,工作人员在电脑端、手机端都可随时查看。园内的岭沟贡米水稻采用无人机播种,用手机就可以遥控操作,工作的路线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园内设有8个水质监测点、2个空气监测点、12个虫情监测点,实时播放监控视频、不停滚动更新各类数据,不放过田间任何“风吹草动”。

  位于水产园内的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多亩岭沟贡米基地,年产贡米60吨。借助物联网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岭沟贡米被标记上了防伪码,从育种、种植到收割等一系列过程,都会被录入水稻溯源系统,只要扫下防伪码就能在网上查询真伪。

  “今年,岭沟贡米每公斤的价格为80元,在网上的销售非常火爆,打响了岭沟稻米的品牌价值。”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晓琴说。

(责任编辑:梁木)

来源:中国经济网乡村振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