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ldquo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

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

《格言对联》中写道:“父母德高,子女良教”。天下之情,大不过父母生养之情。父母对子女的爱,总是无私而充满奉献的,但有些时候却会好心办了坏事。

老人说:“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听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此处却将父母比作条龙,这句俗语到底有何深层含义?当父母的都应该懂这句话。

父母是条龙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古代传说中,龙由古代先民杜撰而来,以图腾的形式成存于世间,龙所生的九个儿子,在很多时候被比喻为同胞兄弟,品质爱好不相同。

此外,“九”在中国古代代表了极致,个数无大于九者,所以九表示多,很多时候泛指一个虚数。

在计划生育未实行之前,中国许多家庭子嗣众多,一大家子热热闹闹,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好歹也有盼头。

因为基数大了,自然会有人才产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代妇女以能生为荣。

现在提倡优生优育也有好处,将资源倾注于一个孩子身上,培养成才的几率更高些,且对父母本身的压力也会小上很多,可能以后孩子的压力会比较大,但倘若孩子未来有出息了呢?

此处将父母比作龙,便是沿用了“龙生九子”的说法。

向谁谁家穷

“向”,是土话,可以理解为偏爱。由此说来,这句俗语的意思便是,父母偏爱哪个单独的子嗣,这个子嗣便会愈发穷困。

偏爱,是人之常情。一碗水端平很难,在这样一个争名逐利的社会里,一个成年人犹尤能体会残酷与竞争。

“一将功成万骨枯”听起来残酷,可是放在现实生活中只会更加惨烈。而在一家之中,父母总会在无形之中,扮演着领导者,领导者的一言一行,总会影响家庭成员。

孩子是父母未来的希望,若是一个还好,若是有几个孩子,那么希望就会被均摊。

父母会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哪个孩子的希望更大一些,被寄予厚望的那个孩子,自然而然便会被倾注更多的资源,投以更多的关爱。

一般来讲,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关爱,似乎更容易做出成就,可惜事与愿违,很多父母并不会把握关爱的度,偏爱本不可避免,但当偏爱变成了溺爱,就会引出许多问题。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像一个刚刚种下的树苗,整天把他挡在身下,不让他接受阳光、雨水和大自然的考验,拼命的施肥灌溉。

的确,树苗在一开始的阶段会发育得极好,但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树苗的根系都浮在土面。因为他知道有人每天投放肥料和养分,不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努力。

父母会有老的一天,人也有干不动的一刻。某天,当你停止施肥、灌溉的那一刻,一阵狂风大雨之后,这颗似乎已然“参天”的大树,便会被连根拔起,轰然倒塌,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同理,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每天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特殊待遇,任何要求父母都会欣然接受,当他人的给予当成理所当然,是会出大问题的。

首先,不会与人相处。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和一个“小祖宗”当朋友。为成为朋友的前提,最起码在心理上是平等的。

其次轻易满足,胆小懦弱。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当有一天孩子要的东西,父母给不起时,又当如何?“窝里横”惯了,总有一天会碰到铁板,因为别人不会惯着你。

当真有这么一天,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产生天塌地陷的影响,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似乎胆大”变成“真胆小”就成了必然。

再就是是不讲道理。很多大人觉得,跟小孩子讲道理,实在是浪费口舌,其实不然。从小养成讲道理的习惯,是必要且有用的。

道理、规矩通常会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当一个人不讲道理,不讲规矩的时候,自然便会遇见更加不讲道理、不讲规矩的人。

最后是事业上举步维艰。因为不会与领导相处,从小被父母呵护着长大,也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玩耍学习没有规律,不懂得规矩,生活懒散。

离了父母,什么事都做不了。公司的首要目标是利益,养着这么一号人本身便是亏本,又怎会要这样的人?

结语

俗语:“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介绍到这里。作为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切莫用错了方向。

公正严明虽难,但也要把握好度,否则便是好心办了坏事。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